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刘。行思禅师自幼出家,渊默(深沉不言)乐道,同修们每次群居论道,行思禅师皆默然自照。后闻曹溪法盛,遂前往参礼。
初礼六祖,行思禅师便问: 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六祖道: 汝曾作甚么来?
行思禅师道: 圣谛亦不为。
六祖道: 落何阶级?
行思禅师道: 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阶级就是建立在分别知见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高低不同的阶位。从分别知见的角度来看,圣谛要比俗谛(或世谛)的位次要高;但是,从空性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高低、优劣的分别全是妄想,非究竟真实。只有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圣、真俗、生死涅槃、烦恼菩提等二边分别,才能契入实相,获得大解脱。显然,行思所说 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指的就是这种远离二边的中道实相。
因此,六祖对行思禅师很器重,知道他已契入佛心,堪当一方化主。当时,六祖座下众徒很多,龙象之才亦不少见,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位,其修证境界,就好比当年二祖不言,少林便谓他 得髓 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
果不其然,六祖不久即将法传给行思禅师。六祖咐嘱道: 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青原山,开法化众。其门庭之兴盛,法脉之流远,足与南岳媲美。行思禅师座下徒众虽多,但其法脉后来主要是由石头希迁禅师一系承传。
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弘化期间,曾与荷泽神会禅师有过机锋往来。二人为同门师兄,都是六祖的入室弟子。《五灯会元》记载:
荷泽神会来参,师(青原行思)问: 甚处来?
神会道: 曹溪。
师问: 曹溪意旨如何?
神会振身而立。
师曰: 犹带瓦砾在。
神会问: 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么?
师曰: 设有,汝向甚么处著?
青原禅师的禅风,一向以扑索迷离著称,于此可见一斑。
又如,有僧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 庐陵米作么价?
庐陵大米与佛法有什么关系?若在这个问题上去百般计较纠缠,永无出头之日。这种思维与计度,与离开当下一念之心性去拼命问人家 什么是佛法大意 又有什么区别呢? 庐陵米作么价 ,这个问题是活语,不是死语,它既是一柄剑,又是一个大铁牛,专用来对付那些喜欢东叮西咬的灵利汉。
《五灯会元》记载: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问六祖: 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 六祖道: 寻思去! 因此,六祖顺世后,希迁禅师便每日于静处端坐寻思,寂若忘生。
当时,六祖会上有位首座和尚,看到希迁禅师这等样子,就问: 六祖已经圆寂了,你在这里空坐干什么呢?
希迁禅师道: 我禀承六祖的遗诫,坐在这里寻思。
首座道: 你有一位师兄,叫行思和尚,现住在吉州,你的得法因缘在他那儿。六祖说得很明白,是你自己糊涂。
希迁禅师一听,便立即礼辞六祖的龛位,直接前往青原山静居寺,参礼行思和尚。
希迁禅师初礼青原,行思和尚便问: 子何方来?
希迁禅师道: 曹溪。
行思和尚又问: 将得甚么来?
希迁禅师道: 未到曹溪亦不失。
行思和尚反问道: 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
希迁禅师道: 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接着,希迁禅师又问行思和尚: 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
行思和尚道: 汝今识吾否?
希迁禅师道: 识 又争能识得?
行思和尚道: 众角虽多,一麟足矣(牛角、羊角等,世间上的角虽多,能得到麒麟的一角就够了)。
希迁禅师又问: 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
行思和尚道: 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
希迁禅师道: 希迁不从曹溪来。
行思和尚道: 我亦知汝去处也。
希迁禅师道: 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和尚幸是有道之人,说话不要这么轻率)。
过了一些日子,行思和尚又重新问希迁禅师: 汝甚么处来?
希迁禅师道: 曹溪。
行思和尚便举起手中的拂子,问: 曹溪还有这个么?
希迁禅师道: 非但曹溪,西天亦无。
行思和尚问: 子莫曾到西天否?
希迁禅师道: 若到,即有也。
行思和尚道: 未在,更道(你回答的不在理,再道一句)。
希迁禅师道: 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
行思和尚道: 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以后)无人承当(我不是不想告诉你,只是担心,我若告诉了你,今后便没有人承担佛法了。佛法须是自悟始得,他人是他人的,终不关汝事)。
说完,便命令希迁禅师前往南岳,给怀让和尚送信,并吩咐道: 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斧子,与汝住山。
希迁禅师于是持书来到南岳。希迁禅师礼拜南岳和尚后,并没有把书信上呈给他,却问道: 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
南岳和尚道: 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
希迁禅师道: 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
南岳和尚一听,知道希迁禅师已彻悟,便不再答话,径直回方丈室去了。
于是希迁禅师重新返回青原山。
行思和尚问: 子返何速?书信达否?
希迁禅师道: 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斧子,只今便请。
行思和尚坐在禅床上,当即垂下一足来。
希迁禅师一见,便叩头礼谢。
为了进一步勘验希迁禅师,一日,行思和尚又问希迁禅师: 有人道岭南有消息。
希迁禅师道: 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
行思和尚道: 若恁么,大藏、小藏从何而来?
希迁禅师道: 尽从这里去。
经过多次锤炼,这一次,行思和尚终于印可了他。
行思禅师顺世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二月十三日。谥弘济禅师。禅宗五家都出自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二人门下。其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家源自青原法系。其中曹洞宗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为基地,日见兴旺,长期流传,影响及于国外。五代时传入朝鲜,南宋时传至日本。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