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观世音菩萨圣诞,常诵经咒拔苦厄

发布时间:2023-07-19 10:18:40作者:大悲原文
观世音菩萨圣诞,常诵经咒拔苦厄

观音菩萨圣诞日,常诵经咒拔困厄

枯木

阴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也是朝拜观世音菩萨一年三大节日之一,另外两个分别为观音成道(农历六月十九),观音出家(农历九月十九)。每年这三天,各地观音道场和供奉观音的寺庙,香火缭绕,摩肩接踵,人们纷纷前去礼拜,祈福还愿;有些虔诚者即便是不能亲至,也会在家焚香念佛,默诵经咒,冀希望佛菩萨保佑平安。

观音菩萨,梵语(Avalokitevara),中文译名有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玄奘译为“观自在”,鸠摩罗什译为“观世音”,在国内比较通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名,后唐朝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因此略去"世"字,简称观音,现在则与观世音并用。

观音菩萨,全称尊号“南(nā

)无(m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梵语或印地语中为赞美、赞颂的意思,宗教引申意义为:皈依,表示发自内心赞美诸神佛,常用在十方诸佛、诸菩萨、诸贤圣僧、尊圣名之前,表示娑婆世界众生向,至心礼敬或皈依三宝。“摩诃萨”是“摩诃萨埵”的简称,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摩诃”为“大”的意思,“萨埵”意译作乃有情、众生之义。

国人的信仰比较朴素,是个多神信仰的民族,有人认为中国人功利性强,信仰多神是为了利己。其实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多种文化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交错,最后古人通过智慧得以相互融合,和谐共处,从而形成如今的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丰功居伟;而不像其他国家地区,因为信仰排斥,宗教隔阂,造成排挤甚至战争,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样来看,国人的多神信仰值得推崇。

国人的信仰儒释道三教融合,以儒教为行为准绳,孝道为先;佛教和道教辅佐,道教信仰融入日常生活,山川河谷皆有神灵;佛教信仰则讲究自身修为,利己及利人。古人尊重祖先,崇拜神灵,先人去世,希望有灵,加之认为万物皆有灵,“举头三尺有神明”,进一步在心理世界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回归现实得以约束自身行为,因此在道德层面形成自我控制,从这点来说,多神信仰依然是有利无弊。

再加上利己并没有错,只要没有损人,利己何妨?古往今来,以己及人,圣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佛菩萨等发宏愿“度众生脱离苦厄”,观世音菩萨更是“以救苦救难为己任”,“众生不度尽,誓不成佛”,体现了悲天悯人的大慈大悲之相,虽然先人后己,最终目的依然是众生共享极乐世界,便是最大的利己。因此,国人的多神信仰虽有功利性,但是只要一心向善,虔诚修行,慈悲为怀,不损他人利益,那么就是极大的功德。

观音菩萨是佛教文化对国人影响的最普遍体现,虽然观音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然而,一则佛教讲究众生平等,佛菩萨世人皆为因缘之故,幻生幻灭,无高低上下之分;再则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究竟成佛,名号“正法明如来”, 释迦牟尼佛亦曾经是他的弟子;三则观世音菩萨广发弘誓,拯救世人,大慈大悲,脱灾解难,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在国人心中至高无上。因而观音菩萨反而比其他佛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民间妇孺皆知,信徒甚广,“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普遍被百姓供养。

观音菩萨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因而给了大多数人一种朴素的心理关怀,尤其是处在困苦烦恼之中的众生,能够从自身内心起念,加强自身修为,加以秉持,从而得到解脱,也是人们礼拜崇敬观音菩萨的理由之一。

对于观音菩萨的崇拜,其实并不需要过于表现形式,也不必非要去道场或者塑像焚香礼拜,最重要的是在于自身行为的修炼和精进,常怀悲天悯人之念,一切以道德修为为上,缘起正观,以己及人,涤净一己内外的垢恶与罪障,除恶向善,注重因果,那么就会有极大的福报。

针对那些虔诚的信众,虽无法分身道场礼佛,然而可以常诵经咒,就佛教而言,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离悲,因而只要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就有观音菩萨的广大慈悲,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前世今生,只要心生慈悲,一心礼佛,自然能够功德圆满。从科学而言,一则可以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再则可以平息戾气,净化心灵,久而久之,众生都能积福行善,大家共往极乐世界。

关于观音菩萨的经咒,简单的比如六字真言:唵(ōng)嘛(mā)呢(nī)叭( bēi)咪(mēi)吽(hōng),源于梵文,大意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照”,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其内涵奥妙无穷,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不必理解其意,只需常诵常念,自然心地平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关于观音菩萨之经籍,以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260字《心经》最为流传,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是“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常诵《心经》,自然得以脱离困厄,抵达光明彼岸,现将全文(加拼音)抄录如下: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shè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sè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è。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shòu xiǎng xíng shí,yì fù rú shì。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nǎi zhì wú yì shí jiè, wú wú míng , yì wú wú míng jìn,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 yǐ wú suǒ dé gù。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 ā nuò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né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jí shuō zhòu yuē:

即说咒曰: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ó jiē dì,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戊戌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仅此念咒诵经,得以心态平和,拔苦救厄,佛光普照,共向光明。

2018-4-4榆木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