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绮语
「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所谓「笑里藏刀」,目的是叫别人上当,用花言巧语来欺骗。绮语的范围很广,凡是令人邪思这一类的言语,都属于绮语。由此可知,像现在文艺界里面,我们常常看到电影、电视、歌舞里面的明星,他们所表演的、所唱出来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挑动大众感情的,引发大众贪瞋痴慢的,全属于绮语。
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这些演艺人员,他们的结果如何?他们后半辈子的结果,在佛法讲花报,花报要是不好,果报就更差了。无论在中国、外国,演艺人员能够得善终的很少,我们看到有不少横死的、自杀的,都是红极一时的。他为什么遭受这个果报?绮语。他把社会大众、人心引诱到邪知邪见,引诱到贪瞋痴慢。那个歌舞很好听,你很喜欢观看,你会受他影响。他的影响是正面的、是负面的,不能不知道!
文艺在今天变成娱乐,娱乐越轨了。轨是什么?道德。超越了道德的规范,问题就产生了,他当然要受果报。因为他造极重的不善业,他的影响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
中国在古代有文艺、民谣、诗歌、戏剧,这是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而文艺思想的总纲领,就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里的一句话:「思无邪」。所以,中国古老的诗词、歌赋,戏剧里面的元曲、昆曲,演变到明清的京戏,包括中国各个地方的戏剧,这里面的内容是四个字-忠、孝、节、义,表演不离此原则。
在古时候,中国没有学校,人民都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从哪里学来的?就从这些文艺表演当中学来的,知道怎样做人处事。文艺是教学、是社会教育,教人思无邪;以佛法言,教人正知正见。所以,那些演艺人员是佛菩萨,用这个手段来教化众生。现在演艺人员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萨,他影响的面太大、时间太久,果报就不难想到了。
(节录自21-112-05)
四好
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也提倡了不少年,真正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自己做,不要求别人。不能说:「他们都没有做,我为什么要做?」换言之,「他们堕阿鼻地狱,我为什么不堕阿鼻地狱?」不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学佛,他们不做,我做;我们要作菩萨,我们要作佛,不想再作凡夫,不想再堕地狱变饿鬼,这是有志。在佛法讲,这是有愿,真正发愿。
「存好心」,何谓好心?我学佛半个世纪,总结佛法、儒家和道家古圣先贤的教诲为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好记!真诚心是好心,即佛家讲的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大菩提心,就是真心、本善。《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十个字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所以佛法是平等法。
(节录自21-112-02)
不漏国税
「人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有些学佛弟子不懂得这一条戒律的道理,还是想尽方法少缴一点税。少缴一点税,就是漏税。少缴一点税,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点财富?不是的。
世尊在一切大小乘经论教导我们,财富从何而来?从布施来的。我们纳税也是布施,是布施国家社会。国家好、社会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好了。漏税的心理是偷盗、是盗心,盗心怎么会得到财富?你修的因与此相反。
我们这一生当中,命里有多少财富是一定的。细读《了凡四训》就知道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定的。你前一生财布施修得多,这一生当中,命里的财就多。命里有财富,无论做什么行业都会发财。经营的行业只是缘,因加上缘,果报就现前。如果前一世没有修财布施,对财物非常吝啬,无论经营什么样的生计,所得的财富就少。所以,想发财不难,多布施,财就来了。不肯布施、不肯种因,哪来的果报?愈施愈多,毫无顾虑的去布施,毫无条件的去布施,果报就不可思议。
(节录自21-112-08【行好事-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作国贼、不漏国税、不犯国制)。】)
从根本修
修心,祖师大德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这五种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没有根本,全都是假的,你决定不能成正果。修得再好看,就像花瓶里插的花没有根,是很好看,但是死的不是活的,寿命很短促。从根本修就有根,是活的。过去我们追随李炳南老师,老师常常叮咛我们要「改心」,把我们虚伪的心改成真诚的心,染污的心改成清净心,贡高我慢的心改成平等心,迷惑颠倒的心改成正觉的心,自私自利的心改成大慈大悲的心,这是改心,这是真修行,真正从根本修。
(节录自21-112-03【存好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无论是弘法、护法,每天八小时念佛决定不能免。为什么?心里没有佛号就会生烦恼,就会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不可能不造业。造业,哪有不受报的道理?一个恶念是一个恶的果报,一个善念是一个善的果报,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世尊在《十善业道经》教我们修学的纲领,这是初步的,只是达到修学第一个目标:「断恶修善」。其要领是「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没有恶念;「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行为就是你的身口善、你的言语善、你的造作善。后面有一句最重要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有没有常常记在心上?有没有常常遵循去做?有没有把它当作一桩大事情来做?说老实话,世出世间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为什么我们在生活当中,还常常犯过失?熏习力量不够。这就是章嘉大师讲的,我们修行好比是把弹簧拉直、拉平,上讲堂的时候好像摆平了,一下课又卷起来了。然后你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个恩德无法相比!
(节录自21-112-01【品学兼优。】)
从染污回到清净
说到染污,现在比过去的体会要深刻得多。因为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在大声疾呼要做好环保。科学家提出警告,地球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不能改善,五十年后这个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可见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也是事实。
这些人虽然晓得并且努力在做,这个环境能不能改善?会不会有效果?我觉得问题很严重,所收的效果很有限。原因何在?世间人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切环保工作所做的是治标,他不懂得治本。「本」是什么?人性的污染,所谓「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问题大了!
在二十年前,有一天我在方东美先生家里,正好遇到教育部的两位官员来拜访方先生。那时台湾政府正在提倡「复兴文化运动」,这个官员就向方先生请教:「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够把复兴文化的工作做好?」方先生冷静了几分钟,态度非常严肃,一句话都不说。过了几分钟之后,他说:「有!台湾所有的报纸、杂志停刊,电视、广播统统都不要了。」他们一听,摇头说:「做不到。」这些东西天天在污染人性,在破坏文化,只要有这些东西存在,复兴文化就收不到效果。
方老师的见解,我们想想真有道理。所以,我常常劝勉学佛、念佛的同修,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电视。为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你看这些东西必定受污染。我们的污染洗都洗不干净了,天天还在增加,那还得了!所以,这些东西统统要远离。我们用读经、念佛的方法,将我们心地思想见解的污染洗干净,这才能恢复到清净心。
(节录自《无量寿经菁华》2-18-01【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六和敬
三皈依,「皈依僧,众中尊」,僧是僧伽,意思是团体,今天讲的社团,僧团就是个社会团体。僧团是指学佛人的团体,不分在家、出家。而社会团体无量无边,最小的是家庭,一家人能依照佛陀教诲修行,家庭就是僧团。佛法讲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就是僧团。僧团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整个地区沾光不遭难。为什么?僧团是圣人团体,圣人是觉悟的人,不是普通人。四个人和睦相处,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很困难,因为夫妻两个人是两条心,丈夫瞒着太太,太太瞒着丈夫,「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就没有了,所以「身同住」,口哪有不诤的?
我学佛至今五十年,从未看到一个僧团,所以佛教衰,世间有大劫难。如果出现一个僧团,世间的灾难可以化解,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牺牲自己?如果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委曲求全,不但救自己,也拯救全世界。所以,世间人自私自利,不肯放弃自己的成见、想法、看法,不肯放弃自己的名闻利养,所造成的结果是与世界同归于尽。所谓「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佛法说四人同心,就能挽救整个世界劫难。但我们找不到真正舍己为人的人,只要有「我」,就无法跟别人和睦相处,跟别人相处都是有条件的,「无我」就无条件了。
(节录自21-112-08【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忍辱
念佛堂堂主的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这样你才能往生,稍有丝毫放不下,念佛就不能往生了。鬼神界透露讯息给我们,绝大多数的念佛人,死了以后往生到鬼道,再到人道的很少,到天道的就更少了。我们细细想想也不无道理,为什么?在念佛堂的这些人,有人无缘无故骂他几声,他就暴跳如雷,那不就是三恶道!别看他在念佛堂装模作样念得很象样子,还是禁不起考验。所以,无论他怎么念法,果报还是在三途,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节录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改习气
从前章嘉大师讲一个比喻:「我们修行是什么?就像钟表的发条,一定要把它拉直、拉平。但是你一放松,它又卷起来了。」这个比喻很简单,意思很深。我们的毛病习气就像发条一样,卷成一团,而修行就是把它摆平、拉直,不能放松。我们在讲《弟子规》的那两、三个星期,就是拼命在压,大家气质改变了;但是一不讲解,又卷回来了。所以,修行从初发心到成佛,一天都不能放松。这只有法身菩萨懂得,因此法身菩萨修行真正不退转(三不退)。十法界的佛菩萨能做到位不退、行不退,念还会退。而我们不读经,不受经教的熏习,肯定会退转。我们有没有警觉心?有没有在做防御工作?防御就是精进不退,坚持一天十六小时用功不中断,加强熏习的力量,这样才会有成效。
(节录自21-112-01)
不谤国主
《梵网戒经》云:「不谤国主。」「国主」是国家的领导人,引申而言,就是各个团体的领导人。在佛门,道场的领导人等于国主。古大德常言:「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能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大家互相毁谤,佛法就灭亡。所以,兴佛法、灭佛法,在我们一张嘴。兴佛法,是无量功德;灭佛法,堕阿鼻地狱。走哪一条路,不能不谨慎。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认识圣一法师,他是参禅的,他邀请我去参访他的道场。禅堂有四十多个出家人,每天参禅坐香,真用功,一般道场没有这种气象!他邀我到禅堂讲开示,我是专修净土的,我在禅堂对大众讲一个半小时,赞叹禅宗,赞叹圣一法师(领导人),赞叹大众同修,这是僧赞僧。我们要懂规矩,决定不能说末法时期参禅很难成就,要念佛才好,那你是破坏人家的道场。
古德常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我们赞叹他的老师,底下的学生、徒众对老法师信心更坚定,增长他们敬爱的信念。你要是劝人家来念佛,你是破坏佛法,破和合僧,罪在阿鼻地狱。因此,我们对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赞叹没有批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说这么多法门,总在应机不同。佛不是以一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而是以无量无边法门,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到基督教堂,我们赞叹耶稣,赞叹牧师,赞叹信仰基督的善人。我们入了清真寺,赞叹伊斯兰教,赞叹真主阿拉,赞叹他们的传教师阿訇。如果你毁谤,你就犯了这条戒。
在中国古代,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而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就等于国主。如果这个家族对家长没有信心,家就要败了,所谓「家破人亡」。怎样能兴旺?全家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肯定兴旺。儒家讲齐家治国,小从家庭,大至国家,再推广就是世界,各个阶层的领导人,我们都要尊重。我们的行为影响到别人,使别人也能尊重他的家长、领导,这就是教化众生。所以,懂得拥护、爱戴你的领导,你这个团体才有前途。
在社会上,从小来说,乡镇长、县市长乃至州长、省长,都是国主。他们领导一方,为一方造福。他不善的地方,我们不说;他善的地方,我们赞叹,帮助他改过自新,断恶修善。我们也帮助这个地区的人民,拥护、爱戴他,这是正法。
所以,这句话的用意,无非是让所有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信赖、互助合作,目的在此地。
(节录自21-112-06【说好话-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谤国主)。】)
忍辱
佛法讲「忍辱」,其实在佛经原文里只讲到忍,并没有讲到忍辱。这是译经法师的智慧之举。中国古时候的读书人,对于侮辱看得很重,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杀头都无所谓,但是侮辱不可以,决定不能忍受。于是译经法师就把「忍」后面加个「辱」,辱都能够忍,还有什么不能忍!《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小事要成就,要有小的忍耐;大事要成就,要有大的忍耐;不能忍耐的人,决定一事无成。没有耐心的人是福薄之人,愈是有耐心的人,愈有福报。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福的厚薄,往往从这些地方能勘验出来。
(节录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忍辱化怨
要化解凶灾,忍辱是最好化险为夷的方法。谚语常道:「暴怒伤人伤己。」人在盛怒之下发脾气,会伤害别人。往往言语的伤害结下生生世世不能消灭的怨仇,对方必然等待机会来报复。他报复的时候,你又会逞怨恨心而不甘心,于是就造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人结怨仇决定是错误的,苦难有得你受,绝对不只这一生。世间人不明事实真相之理,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而造这种恶业。所以,修行菩提道上有这么多障碍,都是自己造作的。与一切众生结怨,有形的是我们与一切人结怨,无形的是我们与鬼神结怨。鬼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萨,他有喜怒哀乐。得罪鬼神没有好处,鬼神也会等待机会报复。在你走运的时候,这些冤亲债主回避你;你运衰的时候,他就来了。我们常听到,有人被附身,神智失常,这不是本身的病,是一些冤亲债主附身。他自己做不了主,完全受冤亲债主摆布,苦不堪言,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原因就是有意无意与一切众生结怨,这是自找麻烦。
(节录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以报恩心行好事
「行好事」的根在「知恩报恩」,若无此根,一切好事皆是虚伪而不真实。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好像是真心在做好事,但是果报并不很如意。正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的,「学佛,为什么有人得好果报,有人得不好果报?」同样是学佛,果报为什么不相同?在形象上没有差别,只是用心不同;心是根源,根源不相同。一个是报恩心做的,一个是名利心做的。做种种好事,目的何在?贪图果报,所以果报的差别就很大。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明了清楚,真实的果报一定要用真诚心。古人常言:「滴水之恩,涌泉为报。」现在人没有报恩之心,纵然造作种种善事,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果报都不殊胜。他是虚伪心,有所为而为之。以报恩心做种种善事,一无所求,不图果报,果报自然殊胜。殊胜果报现前,也决不以为然。而以这些殊胜的果报再报大恩,永远为众生服务,永远报众生恩,报恩的心行永无止境,永无间断,这是佛菩萨。
(节录自21-112-07【行好事】)
随缘
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学佛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别人顺我,我要学着顺别人。别人喜欢的,我们都喜欢,大家就欢喜。如果勉强执着,要别人随着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在恒顺里面帮助众生觉悟,帮他转变境界。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机会教育」。
(节录自21-86【随诸众生种种心乐】)
忏除业障
发现业障,就是开悟。发现之后,能把它消除,就是改过自新。所以,忏悔法不一定要在佛菩萨面前磕头流泪,求佛菩萨赦免我的罪,求佛菩萨原谅,佛菩萨不管这些事情的。忏悔是改过自新,儒家说的「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发现过失,彻底悔改,这是真正忏除业障。譬如我们贪心很重,贪财、贪名、贪色,还有贪图佛法也是贪,因为佛是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改变贪的对象。从这个地方改过,这是真忏悔。通常每个法门、每部经论都有忏仪,学华严有华严忏,修法华有法华忏,修地藏法门有地藏忏,修净土法门有净土忏,这是古来大德把经典中重要的开示、教训节录下来,编成了忏仪。
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说,业障深重的人,大乘佛法所有一切忏悔法都忏不掉的业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彻底忏除,就是念佛。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节录自4-8-03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
恒顺众生
『随诸众生种种心乐』,这是普贤菩萨教我们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别人顺我,我要学到顺别人,别人喜欢的,我们都喜欢,大家就欢喜。如果勉强执着自己,要别人随着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因此,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在恒顺里面帮助他觉悟,这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机会教育」。
(节录自21-86)
发露忏悔
发露忏悔是在大众之中,承认自己的错处,彻底改过自新。这个忏悔是真正忏悔,能够灭罪。但这样的人少,这是大勇,他有勇气,儒家讲「知耻近乎勇」。不久前我们在报纸上看到,天主教的教宗向世人忏悔,这个了不起!承认天主教的教会、教友过去一千年中犯了许多过失,特别是对于不同宗教的轻视。他们祈求上帝赦免他们的罪,并说在新的一千年当中,务必把从前的错误改正过来,这是真忏悔。做错事情要如何弥补,这需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能避免恶的果报。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27【无量诸佛现世间,普为众生作福田,福海广大深难测,妙目大王能悉见。】)
长时熏修
我们在经上看到,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每天二时讲经(古印度将一昼夜分成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就是现在的八小时),总共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学生跟他学四十九年,怎么会不成功?怎么会不开悟?怎么会不证果?我们今天修学时间太少了。纵然有好机会,每天听讲两小时,还有二十二小时打妄想。一天两小时学佛法,二十二小时打妄想,你怎么会开悟?所以佛陀的教学,古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有成功的希望。古时候的道场建立在深山,人迹不到,老和尚担任教学的工作,年轻人参学,也是每天学习、修行。上课就是觉悟,发现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这就是修行。长时间的熏修,人才能成就。
(节录自「佛法不离生活」21-86)
四好
我自己发愿,我也常常劝别人,我们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应当做世间第一等好人,就是要做到「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是善修。
「存好心」,存什么样的好心?佛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无贪、无瞋、无痴。以这个心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丝毫不善。即使对于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无丝毫不善的念头。
你们问我修行是什么功夫?我老老实实告诉你,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能常生欢喜心,心里没有怨、没有对头,无论别人用什么态度对我,我都是一味真诚慈悲待人。我向纯净纯善精进,希望这一生临命终时,没有一丝毫遗憾。罗汉、菩萨、佛果很高,我们未必能做到,善人是可以做到的。
「说好话」,佛在经教上教导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挑拨是非,不欺骗人)、不恶口、不绮语;除此之外,出言无不是利益众生,这就是说好话。古德常常赞佛,「世间好语佛说尽」,这是真的,我们要学。
「做好事」,大乘经论上常常教导我们,「四摄、六度、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这是好事。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善行,总不出普贤十愿和文殊的十波罗蜜。
上面三条做到了,就是真正的好人。这些年来我们讲经的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念念不忘此八字,念念以此作为善修的标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节录自《华严经》12-17-0613【此会诸佛子,善修众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方便门。】)
从断贪瞋痴下手
我们今天在凡夫位,有严重的迷惑,有深重的业障。我们很想契入菩萨的境界,从何处下手?一定要从断贪瞋痴下手。佛法、世法都不贪染,顺境不贪,逆境不瞋。顺逆境界清楚、明白,即是不痴。断恶修善,就是断贪瞋痴,修不贪、不瞋、不痴。不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贪瞋痴是所有障碍里最严重的,从此下手,可恢复我们自性的宝藏。我们修学不能成就,就是没有断贪瞋痴。因此,无论怎样修学,都是不得其门而入,所修的都是有漏福报而已。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看破放下就是佛法
我们求佛道,不求别的,求圆满智慧。求圆满智慧,头一个条件,你要圆满的放下。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才有圆满的智慧,它露出来了。
放不下,一桩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碍,桩桩事情放不下,你怎么能脱离六道轮回?你怎么可能开悟?什么是佛法?章嘉大师跟我讲,四个字,看破放下就是佛法,这个话讲得大家容易懂。
在佛门里面讲就两个字,止观,观是看破,止是放下,观是智慧,止是禅定。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戒律。戒律是什么?是生活,日常生活。妙绝了!日常生活就是落实在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处。清清楚楚是观,是看破,不落印象,这就是禅定。
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好,太好了,修什么?「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清净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放下了,清净心现前,阿罗汉的境界。平等是放下分别,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菩萨。
不定是什么因缘,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超越十法界了,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真佛,不是假佛,大乘经上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脱离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看破,看破就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了,心要清净,要平等。
我们修净土,心里头只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往生净土,这是阿弥陀佛的事业。
我们跟大家一起学《无量寿经》,就是弥陀事业。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像导游一样,没去之前把这个地方介绍,详详细细介绍,你将来去的时候,一点都不陌生。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6集2013/11/08
怎样生起信心?读经听经天天不中断
真正透彻了解,知道世间苦,知道极乐世界殊胜,为什么不求往生?我们同学告诉我了,我信心就是生不起来,怎样帮助我生起信心?方法有,还是要靠自己,那就是读诵经典,听讲这个经典天天不能中断。每一天要听多少?至少四个小时,愈多愈好。
我们知道大陆东北有个刘素云居士,她在过去用了十年时间专听《无量寿经》,她告诉我她用的方法,就是古人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她说「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就知道这四句话,我就依教奉行」。
她跟我没见过面,在那个时候,得到我一部《无量寿经》的光盘,她每天听一片。早年出的光盘容量不大,一个光盘大概顶多只两个小时,这么大的容量,现在技术进步了,容量增加了。一个小时,一天听一片,但是这一片重复听十遍,也就是听十个小时。第二天换一片。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讲的是一百多个小时,一部听完了从头再听,就用这么一个方法,一天把一小时的重复十遍,听了十年,功夫成就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1集2013/11/05
六度的顺序不能颠倒
六度是菩萨所修的,它的顺序不能颠倒,后后深于前前,也就说后面包括前面。我们佛教的旗帜,教旗,这是佛教的教旗,代表六波罗蜜的。蓝色,这个是蓝色,代表布施;黄色的代表持戒;红色的代表忍辱;白色的代表精进;这一条是金色的,代表禅定;后面这五种颜色全部都有,代表般若。
前面五度是有事相的,般若在哪里?般若是智慧。布施里面有般若,就叫布施波罗蜜;布施里头没有智慧,就叫布施,不能叫波罗蜜。不能叫六度,只是五种善行,五种善行不能叫五度,度里头一定有般若智慧。
般若在哪里?般若在这五种里头,每一条里头都有。所以般若用这个做代表,每一条统统都有,做代表。看到这个旗帜,这个旗帜是世界公认的佛教的标志,用这个旗帜。六波罗蜜,顺序不能颠倒,布施里面没有持戒,持戒里头一定有布施,忍辱里头一定包含布施持戒。
好像盖大楼一样,布施是第一层,我们这样竖起来看,这样竖,好像大楼,这第一层,这第二层,二层一定有第一层,第一层可以没有第二层。所以到般若,一定是全是圆满的,统统是圆满,一层比一层高。怎么个修法?说定,说般若智慧,六波罗蜜圆满了,是这个意思。圆满之后,所以他有神通,他有威德,『无不圆满』。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1集2013/11/05
大乘法的修行从布施修起
大乘法的修行从布施修起,布施是什么?放下。我学佛,二十六岁,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学佛从哪里学起。我问他学佛,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契入佛境界,他说有,告诉我看破放下,就能契入。我说从哪里下手?告诉我布施,从布施入门,从布施下手。
布施之后持戒很重要,如果没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全没有,持戒可不能疏忽。换句话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全都是为禅定做基础,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前面四个都是帮助你得定的,就是帮助你放下的,恢复你的清净心,恢复你的平等心;后面智慧就开了,般若智慧开了。
有了般若,再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叫菩萨行,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大乘菩萨修的。我们普通没有智慧修这个?没有智慧修是修福报,人天福报,不是功德,是福德,修布施是福德,持戒也是福德,没有般若智慧。当然没有般若智慧,为什么?心没定。清净平等才是禅定,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没有禅定,所以统统修的是人天福报。
人天福报里头要不能够放下傲慢、嫉妒、瞋恚,不能把这个放下,带着这个东西修布施、修持戒、修精进,修这些果报是什么?果报是阿修罗,果报是罗剎,来生得大福报。阿修罗、罗剎都是大福报,他享福的时候他会整人,因为他有嫉妒心,看到别人修得好的,想尽方法去障碍他,去破坏他,这就造很重的业了。所以阿修罗跟罗剎是大福报的人,死了之后大概都在地狱,不是在别的,在地狱。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1集2013/11/05
恶要断,戒要持
「彼国一切菩萨,于上述之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悉皆圆满成就」。那我们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发心了,有这个愿望,这个愿望很坚定,绝不动摇,绝不退转,这是好事情。
在现前我们断恶修善,什么是恶?与六度相违背的就是恶,与十善相违背的是恶,与三福六和相违背的是恶。恶要断,要肯布施,要欢喜布施,布施是真实功德,布施不求任何果报,就是真实功德。
果报会不会有?自然会有。果报来了不放在心上,要施,愈多愈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要懂得这个道理。无论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真正要有心去做,这就对了,跟佛就相应了。
戒,至少,我们提出来的这最少的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我们只提五科,多了怎么?多了做不到,也记不住。这五科很容易记,一点都不难,要时时刻刻想着,我们依教奉行。
净业三福是最高的指导原则,第一福我们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所以我说儒释道三个根与我们净宗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这个根没扎好,所以学什么都走样子,学得不像。真正要学得如法,学得像,要真正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十善业道》才有基础,三皈五戒都可以落实。
如果我们不肯在这上下功夫,那我们这一生的学佛有问题,将来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你有根有本,你有把握,你有把握你才有法喜,你生活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不从这上扎根怎么办?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有这个基础之后,这持戒,六和处人。团体能不能兴旺,中国古人说一句话说,家和万事兴,不求别人跟我和,要求我怎样跟别人和,求人难,求自己容易。特别是看不惯的人,心里要想着那是阿弥陀佛。
我看不惯他怎么办?阿弥陀佛能看得惯我,我怎么能看不惯他?所以还有这些烦恼习气,全是障碍,障碍往生,甚至于什么?障碍善道。来生到哪里去,全在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佛,你到极乐世界去了;最后一念是善,三善道往生;最后一念是贪瞋痴慢,三恶道往生。决定在最后一念,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1集2013/11/05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