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第十五卷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发布时间:2019-06-25 12:45:32作者:大悲咒原文网

第十五卷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决择分中论品第四之一

云何论决择。略说有七种。谓义决择。释决择。分别显示。决择。等论决择。摄决择。论轨决择。秘密决择。

义决择者。谓依六义而起决择。何等六义。谓自性义因义果义业义相应义转义。

自性义者。谓遍计所执等三自性。

因义者谓三因。一生因二转因。三成因生因者。谓因等四缘由此能生诸有为故。转因者谓由此次第彼法转如无明缘行等。乃至集灭。由此次第染净转故。成因者。谓现量可得。不可得等正说所摄。由此能成立先所未了所成义故果义者。谓五果何等为五。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上用果。五离系果。异熟果者。谓阿赖耶识等。等流果者。谓前生诸善法所起自相续后诸善法。增上果者。谓一切有情共业增上力所感器世间。士用果者。谓稼穑等。离系果者。谓由圣道随眠永灭。业义者。谓五种业。一取受业。二作用业。三加行业。四转变业。五证得业。此五业义如前业染中释。相应义者。谓五种相应。何等为五。一聚结相应。二随逐相应。三连缀相应。四分位相应。五转变相应。聚结相应者。谓于舍等有木石等。随逐相应者。谓随眠等因。由有此故。虽烦恼等不现行。而说与彼相应。连缀相应者。谓亲属等展转相应。分位相应者。谓摄受益等相续分位。由此分位现前说名与乐相应。乃至与不苦不乐相应故。转变相应者。谓客尘烦恼等现前由有此故。说与贪等信等相应。转义者。谓五种转。一相转。二安住转。三颠倒转。四不颠倒转。五差别转。相转者。谓生等三有为相。由彼三相差别转故。安住转者。谓所持法住能持中而转故。颠倒转者。谓杂染法不如实转故。不颠倒转者。谓清净法如实转故。差别转者。谓一切行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等差别转故。

释决择者。谓能解释诸经宗要开发彼义故。此复云何。略有六种。谓所遍知事。所遍知义。遍知因缘。遍知自性。遍知果彼证受。由此六义随其所应遍释诸经故。名释决择。所遍知事。谓蕴等。所遍知义谓无常等。遍知因缘。谓净尸罗守根门等。遍知自性。谓菩提分法。遍知果。谓解脱。彼证受。谓解脱智见。

又十四门辩释决择。何等十四。谓摄释门。摄事门。总别分门。后后开引门。遮止门。转变字门。坏不坏门。安立数取趣门。安立差别门。理趣门。遍知等门。力无力门。别别引门引发门。摄释门者。谓若于是处宣说诸经缘起。所以句义次第意趣释难。

摄事门者。谓若于是处约学事圣谛事等辩释诸经。如说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善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此伽他中依三学说如是等。

总别分门者。谓若处显示先以一句总。标后以余句别释。如十二暇总集经中先说。自圆净他圆净。二句后如其次第五句五句别释。如是等。

后后开引门者。谓若处显示能为后后开引所依故。此诸法如是次第说。如信等五根先后次第。必先信受乃发精进发精进已然后念住。既念住已心得安定。心安定已方如实知。如是等。

遮止门者。谓若处显示依止此事遮止此事。如斤柯喻经中。依止漏尽遮止四种补特伽罗。一处正法外。二处正法中。但得闻思便生喜足。三于修慧中心生怯弱。四资粮未满。告诸比丘。我知我见我说漏尽。如是等一段经文遮止第一。不勤精进修习观行者遮止第二。说斤柯喻遮止第三。说船筏喻遮止第四。转变字门者。谓若处显示转余显了字义变成余义。如不信不知恩等伽他后当说。

坏不坏门者。谓若处显示失坏不失坏。彼二方便彼二差别。如善生经说。失坏者。谓染着内外依事。内依事五取蕴为相。外依事四宅妻子等为相。不失坏者。谓远离此二种染着。失坏方便者。谓不出家虽复出家。而行放逸不得漏尽与此相违是无失坏方便。佛告善生。族姓子。有二种事俱为美妙。若落须发乃至趣于非家。若尽诸漏乃至自称不受后有者。此正显不失坏及彼方便。兼显失坏及彼方便。由与此相相违故。不失坏差别者。如伽他中显。谓诸比丘美妙寂静离诸漏。此显出家及漏尽。为显漏尽复说余句。谓离欲离系缚。无执受涅槃任持最后身。摧伏魔所使者。此显由世间道离欲。由出世道永断顺下分结。永断顺上分结。永断内依事。此则略说因尽果尽。亦兼显失坏差别。由与此相相违故。安立数取趣门者。谓若处显示依尔所补特伽罗说如是言。如水喻经中依二数取趣说三种四种差别言。何等为二。谓异生及见谛异生。差别有三。谓无白法少白法多白法。见谛差别有四。谓住四果三有学一无学。

安立差别门者。谓若处显示四句等所问义。如无常经说。若正观者一切观色耶。设观色者一切正观耶。应作四句。初句。谓于受等四蕴无有常净乐我颠倒增益。又观彼为应知应断。第二句。谓于色蕴有常净乐我颠倒增益。又观彼为不应知不应断。第三句。谓于色蕴无有常净乐我颠倒增益。又观彼为应知应断。第四句。谓于受等四蕴有常净乐我颠倒增益。又观彼为不应知不应断。如因色作四句。如是因受等一切处应广说乃至说言。若所作已办者。一切自谓不受后有耶。设自谓不受后有者。一切所作已办耶。此应作四句。初句。谓诸异生乃至命终恒行妙行。第二句。谓断见者。第三句。谓无学。第四句。谓除上尔所相。

理趣门者。谓若处显示六理趣义。何等为六。一真义理趣。二证得理趣。三教导理趣。四离二边理趣。五不思议理趣。六意乐理趣。如是六种。前三如其次第应随后三决了。如爱味经中。佛告诸比丘。于色有味乃至广说此中显示。由远离增益损减二边理趣。决了真义理趣有味有患有出离者。显离损减边。于色乃至于识者显离增益边由显示染污清净唯依诸蕴不依我故。乃至告诸比丘。我自证知由此故。乃至已证觉无上正等菩提者。显由不思议理趣决了证得理趣。此显真证内自所受故。如是一切经皆是教导理趣。应随意乐理趣决了。谓依所遍知事。所遍知义。遍知。遍知果。彼证受。意乐说此经。所遍知事者。谓色等。所遍知义者。谓有味等。由此差别义遍知色等事故。遍知者。谓于五取蕴由如是三转如实遍知。遍知果者。谓从此诸天世间乃至并天人皆得解脱乃至极解脱。彼证受者。谓自证知我已证觉无上正等菩提。

遍知等门者。谓若处显示依真实相宣说遍知相义。永断相义。作证相义。修习相义。即此真实相等品类差别相义。能依所依相属相义。遍知等障碍法相义。遍知等随顺法相义。于不遍知等及遍知等过失功德相义。此亦如爱味经广说。真实相者。谓取蕴所摄苦谛相。遍知相者。谓即于此有味等如实知。永断相作证相者。谓从一切世间得解脱。由永断诸障证得转依故。修习相者。谓离颠倒心多修习住。品类差别相者真实相有五种差别。谓色乃至识。遍知相有三种差别。谓味由味故。乃至出离由出离故。如实知永断相作证相。各有二种差别。谓烦恼解脱。苦解脱。从此诸天世间乃至并天人皆得解脱者。显烦恼解脱。为显此差别义故。次说出离言。何以故。由余经言。出离云何。谓若于是处贪欲永灭贪欲永断。超过贪欲故。如是由能生未来苦烦恼得离系故。苦亦解脱。为显此差别义故。次说离系缚极解脱。修习相有二种差别。谓见道修道。离颠倒心者显示见道。多修习住者显示修道。能依所依相属相者谓显示真实相等。为后后所依性。遍知等障碍法相者。谓如是三转不如实知。遍知等随顺法相者。谓观察如所安立色等法中味等相。于不遍知等过失相者。谓不解脱乃至不证觉无上正等菩提。与此相违名于遍知等功德相。

力无力门者。谓若处显示诸一一句皆有功能。若不说一句义即不了。如缘起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等。如是诸句一一皆有功能。如前缘起相中说。

别别引门者。谓若处显示先标经一句。后以无量义门广释。如经言。若比丘成就六法。尚能口风吹碎高广大雪山王。况无明死尸。何等为六。若诸比丘心生善巧乃至方便善巧。云何比丘心生善巧。所谓比丘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静虑具足住。如是比丘心生善巧。云何比丘心住善巧。所谓比丘善修习故。所有顺退分静虑转为顺住分。如是比丘心住善巧。云何比丘心起善巧。所谓比丘善修习故。所有顺住分静虑转为顺胜进分。如是比丘心起善巧。云何比丘生长善巧。所谓比丘未生善法方便令生。乃至广说二正断。如是比丘生长善巧。云何比丘损减善巧。所谓比丘已生恶法方便令断。乃至广说二正断。如是比丘损减善巧。云何比丘方便善巧。所谓比丘欲三摩地。断行成就修如意足。乃至广说四如意足。如是比丘方便善巧。

引发门者。谓若处显示一一句中宣说四句。是一一句复分四句。如是展转无边引发。如引佛经言。诸菩萨有四种净修菩提法。一者善修空性。二者于诸众生心无挂碍。三者常摄利益诸菩萨众。四者以无染心广开法施。如是四法于自利利他门净修菩提。为欲对治四种所治障故。何等为四。一贪着定味。二嗔恚。三慢。四爱着利养。又有差别。初显烦恼断对治。余显远离下劣乘。由诸菩萨三种因缘远下劣乘。一摄受一切有情。二已入法者令成熟。三未入法者令入正法。又有差别。初显智资粮。余显福资粮。此三差别者。摄受成熟令入三门。各能生长胜品福故。又由二缘差别。一由意乐。谓慈心俱。二由正行。谓说证教二行。又诸菩萨成就四法能修空性。一者于内心无动摇。二者信解择力所持。三者于一切法如实通达。四者解脱一切障。如是四法显修所依及修差别。以何为依。谓静虑波罗蜜多。云何修差别。一由异生道。谓闻思力所持。二由学道。谓达诸法实性。三由无学道。谓脱一切障。又诸菩萨成就四法。于诸有情心无挂碍。一者修慈。二者不毁正行。三者不分别相。四者堪忍劬劳。如是四法显所依及无挂碍心差别。谁为所依。谓过去生所修慈。云何无挂碍心差别。谓于住邪行所心无违毁。于怨家所不分别怨相。为利益他精勤无懈。又诸菩萨成就四法。常能摄益诸菩萨众。一者不自称量。二者正教诲转。三者柔和易可共住。四者精勤承事供养。如是四法显示所依及摄益差别。何等为依。谓摧伏憍慢。

云何摄益差别。谓后所说三句。于劣等胜三种菩萨所如其次第又诸菩萨成就四法。能无染心广开法施。一者善达障难。二者善能除遣愚痴沉没。三者欢喜摄受。四者爱乐为依怙法。如是四法显示所依及广开法施差别。何等为依。谓善通达利养恭敬是障难法。云何广开法施差别。谓示现教导赞励庆喜。示现者于愚痴沉没。教导赞励者于着放逸自轻下劣。庆喜者于正行圆满。由性爱乐法故。如是前四句中。一一句复引发四句差别。如是等名引发门。

分别显示决择者。谓于如所说蕴等法中。随其所应作一行顺前句顺后句二句三句四句述可句遮止句等。一行者即问论法。谓以一法与余法。一一互相问已除此法。更以第二法与余法互相问。如是一一问一切法。如有问言。若成就眼处亦色处耶。设成就色处亦眼处耶。此应作顺前句答。若成就眼处亦耳处耶。此应作四句答。如是乃至对意处如理应说。若成就眼处亦法处耶。此亦应作顺前句答。若成就色处亦眼处耶。设成就眼处亦色处耶。此应作顺后句答。若成就色处亦耳处耶。此亦应作顺后句答。如是乃至对法处如理应说。若成就耳处亦眼处耶。此应作四句答。如是乃至对法处如理应说。如是一一次第渐减。诸处更互如理应说。

顺前句者。谓于诸法中随取二法更互相问。依止前法以答所问。如有问言。若智亦所知耶。设所知亦智耶。此应作顺前句答。诸智亦所知。有所知非智。谓余法。

顺后句者。谓即二法展转相问。依止后法以答所问。如有问言。若所取亦能取耶。设能取亦所取耶。此应作顺后句答。诸能取亦所取。有所取非能取。谓色等五境及法处。除相应二句者。谓于所问应二句答。不得有余。如有依蕴建立依界建立。而发问言。若蕴数亦界数耶。设界数亦蕴数耶。此应作二句答。或蕴数非界数。谓色蕴识蕴何以故。无有一界全摄色蕴相。或全摄识蕴相故。或界数非蕴数谓法界。

三句者。谓于所问唯三句答。如有问言。若蕴数亦处数耶。设处数亦蕴数耶。此应三句答。或蕴数非处数。谓色蕴或处数非蕴数。谓法处。或蕴数亦处数。谓识蕴意处。俱非数者。于蕴处中决定不有。

四句者。谓于所问作四句答。如有问言。若成就眼根亦耳根耶。设成就耳根亦眼根耶。应四句答。初句。谓聋者眼根已生不舍。第二句。谓盲者耳根已生不舍。第三句。谓眼耳根已生不舍。第四句除上尔所相。

述可句者。谓于所问顺尔而答。以如是言述可所问。如有问言。诸无常者皆是行耶。设当是行皆无常耶。应述可答所问如是。

遮止句者。谓于所问不尔而答。以不尔言遮止所问。如有问言。蕴外诸行几谛摄耶。应遮止答蕴外无行。

等论决择者。谓依八何八若之词。问答决择一切真伪。八何词者。且如问言。何谁无所得。谓已得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何所无所得。谓所取相能取相。用何无所得。谓用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无所得。谓为救脱一切有情令住无上正等菩提。由何无所得。谓由遇佛出世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何之无所得。谓一切法之无所得。于何无所得。谓于胜解行地乃至第十菩萨地。几何无所得。谓十一种。一已生已灭。二未生。三现前。四因力所生。五善友力所生。六一切法无所得。七空性无所得。八有我慢。九无我慢。十未具资粮。十一已具资粮。如是十一无所得。随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次第应知。如何词若词亦尔。谓若能无所得。若所无所得。若用无所得。若为无所得。若由无所得。若彼无所得。若于无所得。若尔所无所得。如是一切处尽当知。复有四种等论决择道理。谓能破能立能断能觉。能破者。谓遮破他宗言。彼恶说非为善事。能立者。谓建立自宗言。此善说真为善事。能断者。谓能决种种他所生疑。能觉者。谓开晓愚情令解妙义。

复有五种等论决择道理。谓如颂言。

自性所依识清净方便等

当知五各六观所知诸法

自性等六者一自性二因三境界四行相五等无间六增上。所依等六者。一所依二依三摄四相应五成就六杂染。识等六者。一识二受三想四作意五智六遍知。清净等六者。一清净二词三出离四甚深五解脱门六入一切法。方便等六者。一方便二通达三修四圆证五究竟六引发。

自性有四种。谓实自性假自性世俗自性胜义自性。因有四种。谓生因成因转因还因。境界有七种。谓有相境有分别境对治境安住境增益境损减境自在境。行相有五种。谓分析行相差别行相正解行相观察行相作随作行相。等无间有九种。谓自类等无间。异类等无间。三摩钵底等无间。退等无间。生等无间。邻次等无间。隔越等无间。起等无间。灭等无间。增上有七种。谓取增上生增上住增上受用杂染增上清净增上田增上执受增上。所依有八种。谓界所依趣所依洲渚所依村田所依补特伽罗所依无病所依尸罗所依庄严所依。依有五种。谓众具依善友依法依作意依三摩钵底依。摄有十一种。谓界摄相摄种类摄分位摄助伴摄时摄方摄具分摄一分摄更互摄胜义摄。相应有十种。谓他性相应不相违相应遍行相应不遍行相应所治相应能治相应曾习相应未曾习相应下劣相应广大相应。成就有三种。谓种子成就自在成就现行成就。杂染有四种。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障杂染。

识有六种。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受有三种。谓苦乐不苦不乐。想有二十种。谓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厌离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过患想断想离欲想灭想死想不净想青瘀想脓烂想破坏想膖胀想食啖想血涂想离散想骨锁想空观想。作意有七种。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方便究竟作意方便究竟果作意。智有十种。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遍知有九种。谓欲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色无色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欲系见灭所断断遍知。色无色系见灭所断断遍知。欲系见道所断断遍知。色无色系见道所断断遍知。顺下分结断遍知。色爱尽遍知。无色爱尽遍知。

清净有七种。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智见清净行断智见清净。词有八种。谓八何词八若词。出离有六种。谓世间出离声闻出离独觉出离大乘出离不毕竟出离毕竟出离。甚深有十种。谓相甚深杂染甚深清净甚深缘起甚深业甚深智甚深生甚深菩提甚深佛甚深教甚深。解脱门有三种。谓空无愿无相。入一切法有八种。谓一切法欲为根本。作意所生触所集起。受所引摄定为上首。慧为最胜。解脱为坚固。出离为后边。

方便有七种。谓任持方便瑜珈方便相方便决择方便隔越方便邻次方便邻次隔越方便。通达有五种。谓有相文字通达所摄能摄通达迟通达速通达法性通达。修有四种。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治修。圆证有四种。谓果圆证离欲圆证根满足圆证功德圆证。究竟有六种。谓智究竟断究竟毕竟究竟不毕竟究竟下劣究竟广大究竟。引发有二十种。谓无量引发乃至一切种妙智引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