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

发布时间:2023-10-11 08:57:50作者:大悲原文

  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

  寺院建成后,给孤独全力支持僧团住众,提供他们一切生活必需品。每天早上都送去米粥,每天晚上则补充所需的衣、钵与医药,而揭答林精舍的一切修缮都是由他的仆人负责。此外,数百位比库每天都到他七层华厦的家中,接受午前供养。每天用餐时刻,他家都充满橙黄僧袍与圣者气息。

  虔诚施食,皆成美食

\

  当巴谢那地王得知给孤独的慷慨时,也想仿效他,因此每天供应食物给五百位比库。有一天,当他要去找僧团谈话时,仆人告诉他比库们将分得的食物拿去给城中的信徒,信徒们再回赠给他们。总是提供最好食物的国王感到很困惑,便问佛陀比库们为何要这么做。

  佛陀向国王解释,宫里的人在分发食物时只是遵命办理,就如在清理谷仓或对待窃贼般,内心没有任何感觉。他们缺乏信心,因此并不敬爱比库,许多人甚至认为僧团是社会劳动阶层的寄生虫。如果分发者存有这种心态,即使是最美味的食物,在接受时,也没有人会感到舒服。

  相反地,城中的虔诚长者,如给孤独与维沙卡,则欢迎僧团,视他们为善友,能为众生带来福祉与利益。由朋友提供的简陋伙食,比存心不正者提供的美食更有价值。佛陀为国王补充了一个易持的偈(gatha):

  味道差或好,

  数量少或多,

  出自友爱手,

  它皆成美食。(Jat.346)

  亚卡(yakkha)阻挠布施

  给孤独与维沙卡不只是沙瓦提国中的「第一施主」(Jat.337,346,465),他们也经常受佛陀请托,帮助安排处理和在家众有关的事务。然而,给孤独的财富并非取用不尽的。

  有一天,价值一千八百万金币的宝藏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流入大海中。此外,他借了同样数额的钱给做生意的朋友们,他们都未还钱,而他也不愿催讨。由于他的财富是一千八百万的五倍,而花在建寺的钱就已经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三,财富都已用尽,百万富翁的给孤独于是变成了穷人。然而即使经济困窘,他仍继续提供食物给僧团,虽然它只是稀薄的米粥而已。

  那时,有个亚卡住在给孤独七层华厦的大门上。每次佛陀或圣弟子进入房子,这个亚卡都得依循他族类的律法,从所住的地方下来礼敬他们。此事对他来说很不方便,因此他试图阻止僧团靠近。

  亚卡出现在一个仆人面前,劝他停止施食,但仆人并不理会。于是亚卡试图让这家少主人抵制僧团,但也失败。最后,亚卡以神通力出现在给孤独本人面前,试图以他目前已如此贫穷为理由,劝他精打细算,停止布施食物。这个大施主回答,他只知道三种宝藏:佛、法与僧。他说他只在意这三宝,并请亚卡离开他家,因为这个家容不下佛陀的敌人。

  因此亚卡再次依循他族类的律法,必须放弃那地方。他去找沙瓦提城的守护神,请他安排一个新住处。这天神将他转交给更高的四大天王①,他们负责统理最低层的天界。但四大天王也觉得无权决定,因此又将这个无家可归的亚卡转交给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②。

  此时,亚卡已知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沙咖天帝原谅他的行为。沙咖天帝罚他帮助给孤独恢复财富。首先,亚卡必须取回沉入水中的金子;然后取得无主的掩埋宝藏;最后必须劝给孤独的债务人还钱。费力好一番功夫,亚卡总算不辱使命。他对于第三项的做法是,出现在债务人的梦中,要求他们还债。不久之后,给孤独再度拥有五千四百万,并能像以前一样慷慨布施。

  然后,亚卡出现在佛陀面前,请求原谅他恶意的行为。他获得原谅,并在佛陀向他解释法义后,成为佛弟子。佛陀进一步教导他,世上没有任何事能阻止一个努力圆满布施的人,包括亚卡、天神、魔罗,甚至死亡的威胁(Jat. 140, 340)。

  嫉妒的婆罗门欲偷福神

  在给孤独恢复所有的财富后,有个婆罗门嫉妒他的好运,决定偷走他心目中的福神。他想要劫持幸运女神尸利(Siri)的化身,以为这样幸运就会离开给孤独,而听命于他。这个奇怪的想法是建立在所谓「命运天赐」的观念上,它认为前世善业的果报,是由住在受惠者家中的天神所支配,是天神将福气带给他们的主人。

  婆罗门因此去给孤独家四处寻找幸运女神的踪迹。和许多当时的印度人一样,他具有天眼,看见幸运之神就住在一只被关在大厦金笼子里的白鸡身上。他请求户主将鸡送给他,好让它在早上叫醒他的学生。慷慨的给孤独毫不犹豫便答应他的要求。然而,就在那一刻,幸运之神转进一粒宝石中。这个婆罗门又要求这样东西作为礼物,也获得它。

  但之后这个亚卡(yakkha)又躲入一根自卫用的棍棒中,在婆罗门成功求得此物以后,尸利的化身便栖身于给孤独妻子富那罗伽那(Punnalakkhana,意译「福相」)的头上,她真的是这家福善的精神象征,因而得到诸神的保护。当婆罗门看见这情景时,不禁为之却步:「我总不能向他要求他的妻子!」于是他忏悔自己的恶念,退回礼物,非常羞愧地离开。

  给孤独告诉佛陀这个奇特的遭遇,这件事让他相当不解。佛陀向他解释其间的关系——世间如何透过善行而改变,以及对于那些因为持戒而具有正智者,如何能获得一切事物,包括涅槃在内(Jat.284)。

  在揭答林的入口处种菩提树

  每次佛陀在沙瓦提国停留,给孤独都会去拜访他。然而,其他时候他则觉得失去依怙,好像少了可供礼敬的具体对象。因此,有一天他告诉阿难达,他希望建一个圣坛。

  当阿难达向佛陀报告此事时,佛陀说圣坛有三种:色身、纪念物与具象征性的事物。第一种是色身遗骨,它是佛陀般涅槃后被置于塔中;第二种是和佛陀有关,与他使用过的物体,例如乞食的钵;第三种是可见的象征。在这三种可供礼敬的对象中,第一种还不可行,因为世尊还活着;对于那些无法单靠画像或象征就满足的人来说,第三种也不适合。剩下来的就只有第二种。

  位于伍卢韦喇村(Uruvela,又称「布德嘎亚(Buddhagaya)」、「菩提道场」)的菩提树,是纪念世尊最好的物体。佛陀在菩提树下找到通往涅槃之门,并在觉悟后的第一周中受到它的庇护。于是众人决定在沙瓦提国种植一株这种小树,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从原树带来分株,在朝廷与最杰出僧、俗二众的见证下,将它种在揭答林的入口处。

  阿难达(ananda)将小树呈给国王,以便展开植树典礼。但巴谢那地王(Pasenadi)谦虚地回答,他这一生只不过是像个公仆而已,远不如和佛法有密切关系的人适合,只有那样的人才能赋予此树神圣的意义。因此,他将树种交给站在身边的给孤独。

  这棵树日渐长大,成为所有虔诚信众的礼敬对象。在阿难达的请求下,佛陀花了一晚坐在树下,目的是加持它,赋予它更特别的意义。给孤独经常来这棵树下,忆念它与他在那里得到的心灵提升,以专注修习佛随念③(Jat.479)。

  译注

  ①四大天王:是欲界善趣地六欲天中第一重天的天神,他们各护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州(持国天王)、南瞻部洲(增长天王)、西牛贺洲(广目天王)、北古卢(Kuru)洲(多闻天王),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②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是欲界善趣地六欲天中,第二重天——三十三天的大王,住在该界首府「善见」里的最胜殿。

  ③佛随念:即行者忆念佛陀的十项功德:「彼世尊意即是阿拉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修习此法,能令行者常不放逸,心向佛地。详见《清净道论》第七<说六随念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