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源观经堂内供奉着儒释道三教。特约摄影马多
8月,重庆正值酷暑。
我们从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村口出发,沿着铺满竹叶的泥土台阶跋涉了40分钟,终于站在了神秘的朝源观门前。为什么说它神秘?洪洞村村委主任兼当地义务文物保护员李永祥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这个地方,有上千年历史;至今过年过节,还有许多四川、贵州的游客前来上香。它有好神秘,你们进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孔子、如来佛和太上老君,在朝源观成了“室友”
踏入朝源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一米多高的石台。石台上方,一只石龟微微昂首,形态生动;仔细观察,会发现石龟身体上还缠绕着一条石蛇。
“这是玄武祭台,供奉的是以龟和蛇为象征的玄武天尊。”祭台由一整块大石料雕刻而成,在祭台侧面,还雕刻着一只脚踏宝剑、身绕祥云的麒麟。李永祥介绍,玄武、麒麟,都是道教文化中的神兽,分别寓意沉稳淡泊、威武庄严。
走过祭台,便见到朝源观的经堂屹立在阳光下。经堂里正面的佛龛内,道教“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巍然端坐;左面佛龛内,慈眉善目的释迦牟尼(即如来佛)一手平放于胸,一手抚膝;而右面佛龛内,孔子手持如意,神情专注。儒释道三教尊崇的神灵,就这样在一间25平方米的小小经堂中,和谐共处。
这情景既令人惊奇,又让人感动——是怎样的力量,让三教神灵“团聚”在此,护佑这一方水土和百姓?
“朝源观并不是一开始就供奉三教神灵,之所以从道观发展为三教共处,其实是因为老百姓祈求幸福、祈求和平的愿望!”
江津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庞国翔告诉我们,朝源观始建于北宋,在明清时期香火最为鼎盛,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渝川黔三省交界处,唯一的“三教合一”寺庙。
“天下第一奇联”,中国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作为义务文物保护员,李永祥每周都要步行上山,到朝源观察看文物的保存情况。但即使是来过了几百次,熟悉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里仍有让他无法参破的奥秘——
“你们来看这两副楹联,真是绝了!”李永祥带我们来到朝源观的左边山门,只见半月形山门两方镌刻着一副长联。上联为: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下联为: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
而在右边观门,同样有一副长联。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
“读得懂不?”看到我们试着解读这两副对联,李永祥笑了,“几年前,曾经组织过解读这两副楹联的活动,结果还是没有得出一个服众的解释。难懂哟!”
据了解,江津区素有“楹联之乡”的称号,写楹联是当地的传统风俗之一。可这两副楹联,硬是难倒了众多楹联高手,甚至连中国楹联学会首任会长魏传统也未能解出,因此被称为中国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李永祥告诉我们,除了两副楹联,在朝源观的题刻、碑记中,还有着许多同样难解的“天书”。
例如,在经堂门右侧的墙上,就雕刻着一篇碑记。由于时间久远,部分文字已经脱落,文章的含义已不可解。而在残留的文字中,有两个“天”字上下重叠组成的一个字;也有三个“男”字与一个“女”字、一个“会”字与一个“心”字等组成的“天书”。这又该怎么理解呢?
“也许这里讲述的是道教的一些道理。”李永祥说,道教强调天地人“三才”的和谐,这些字或许就是形象的表现。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