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不离本心,但也不离本身。观身禅就是从自身入手,通过对身体的全方位观察,既能够从无常、苦、无我、不净等等角度契入,从而去除了因为身体而带来的贪嗔痴烦恼,又可以从常、乐、我、净的角度契入,从而开启了自身实相的无上妙用,真是不可思议!观身实相就是观察自身的最真实最全面的相状,言外之意即是平时我们对自身的观察并不全面。因为我们内心散乱无序,所以对自己的身体反而所知甚少。观身禅是层层深入观察自身的禅法,与观心禅法自然有着巨大的差别!
观察有相之身,亦能彻悟生命之缘起;彻悟缘起之法,即能了达万法之性空。明了缘起性空,则近乎道。如经云:观身性相同于虚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禅修的过程中,随着禅定功夫的深入,观察力或觉察力自然而然地由浅入深;同时定慧等持,通过不懈努力,智慧的审察能力也随之提高,于是会在不同的阶段,发现自己身体的不同内涵。久而久之,将心比心、将身比身、将身比物,心、身、物都能够融会贯通,明了这一切都是在业力的驱使下呈现出来的,也都是缘生缘灭、幻生幻灭、不生不灭。
行者从七支坐法开始,内观自身,无妄无念,觉照明了,身心怡悦,浑然入定,身心寂然,不动不摇,不倚不斜,安心如法,定功增上,便易开慧。慧力充盈,心光内聚,即可观见身中三十六物,及诸种种景象;心光外露,亦可照见五蕴浮云虚幻出没,内外交融,无我无人,顿时忘却所有情境是非,圆坨坨、光灿灿,身心世界,无不遍照,诸法实相,朗然现前。从身明了性相不二之理,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圆融,所趋皆圆,自在无碍,微妙无比。
如果说四念处是禅修的核心方法,那么南传的四念处法仅仅只是走向解脱、证悟涅槃的根本方法,只有大乘佛法的四念处才是趋向菩提的无上妙法。因为解脱道的四念处是从现实人生的角度,深入仔细地观察到:现实人生中所执着的永恒、快乐、自我、清净等都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已,事实上现实的人生并非想象的那样,现实的人生充满了局限、狭隘、变数、不能自主,也不可能是永恒不变和究竟快乐的。所以用无常、苦、无我、不净来做一个更加客观的描述,最终得出了解脱道相应的结论。
时至大乘佛法兴盛时期,这种对错、好坏、善恶、凡圣只是对立而言的思维模式就被反复地否认了。
大乘佛法对四念处还有更加深刻而又完整的看法,也就是大乘所说的生命都是圆满的、完美的,只需要去悟、悟后起修,不需要去记忆和改造。既然要去体悟,那就直接从身体的本性上着手,观察自身之性质,原本都是如此这般的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性相一如,能来所来,皆悉了然,犹如虚空,自在无碍。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