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大乘修学的基础_13

发布时间:2023-12-19 09:45:15作者:大悲原文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里接着来看「如来赞叹品第六」。我们首先把今天要讲的经文来读一读:

【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这一段经文,是世尊为我们极力的赞叹。闻地藏菩萨名号,见地藏菩萨的形像,有这些殊胜的功德利益。这个闻名,关键的不是只听一下菩萨的名号,这里真正有功德利益,一定要明白菩萨名号所代表的意思。菩萨的形像,亦是表法的,所以一定要了解里面的深意。『闻菩萨名』,地藏菩萨他代表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听见地藏菩萨的名号,立即要懂得我要孝亲、我要尊师,菩萨的像也都是提醒我要这样做,这个是恢复性德。真正能够了解这些意思,那么这种闻名、见像,经里面所讲的得到殊妙安乐、未来生尊贵家,这些利益我们才真正能得到。那如果不了解意思,只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见到菩萨的像,亦会有利益,但利益就少得多了。利益是什么?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一听见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即使我一点也不相信,更加不会理解,但是这个名号听到人耳朵里面,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金刚种子,将来就会有缘分得度。见像也是一样,一历眼根,亦是永为道种。所以,这是地藏王菩萨跟我们这些阎浮众生,有大因缘。阎浮众生,就是指我们地球上的众生,地藏王菩萨跟我们有多生多世的缘分。这个经里面讲的『大士』,就是指地藏菩萨。为什么叫大士?因为地藏王菩萨,他能够帮助我们,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所以称他为大士。我们跟地藏菩萨的缘分非常之深,因此,对地藏王菩萨的信心很坚固。

所以,我们这些众生,能『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这里讲一接触到,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这个「经」,就是指《地藏菩萨本愿经》,对经里面的三字、五字,或者一个四句偈,甚至一句话,能真正听到之后相信、理解,这个叫做「闻」。相信、理解之后,就能够依教奉行。所以,得到的功德利益,就非常之殊胜。所以,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应该多创造这些机会给社会大众,能够见菩萨像、闻菩萨名,甚至能够看到《地藏菩萨本愿经》,给他们这个机会,得这个福报。譬如说流通的印刷品里面,我们可以印上「南无地藏王菩萨」,或者印地藏菩萨的像,亦都可以在报纸上面,注销一句「请多念南无地藏王菩萨」,或者把经典里面的一句话打在报纸上面,让很多人都能够接触到,希望这些人都能够种善根、得福报。

那么会得到什么福报?如果真正能够闻名、见像,闻经而顺行,那么『现在殊妙安乐』,这个利益非常之明显。就是你现在,不是说你的来世,就是现在,现在你能够得到「殊妙安乐」,这是讲现世,我们说幸福快乐。『未来之世』,这是来世、后世,『百千万生』,差不多讲是生生世世,你『常得端正』,这是你的相貌很端庄,有相好庄严。你『生尊贵家』,你投生的地方、家人,都是尊贵人家,你不会堕恶道。所以,这就是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来看下面的一段经文,下面是普广菩萨,给我们做一个总结: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佛开示完毕之后,普广菩萨他是这一品经的当机者,是他启问世尊的,世尊是回答他的问题。所以,他『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他所问的是地藏菩萨有些什么利益人天因果的事情,所以释迦如来就为他回答,在这一品里面,极力赞扬地藏菩萨的功德。讲完之后,普广菩萨在这个时候就起身,向着老师『胡跪合掌』,这是表示对老师教导的感恩。跪是礼节里面最隆重的。这个是「胡跪」,中国人跪是两只脚的膝盖都在地面上,跪在地上。胡跪是外国人的跪法。胡人,古来是指外国人。他是怎样跪的?是右边的膝盖跪在地上,单膝跪地。那这样有一个什么好处?他能够起身很方便,如果看见老师有需要、有吩咐,他就可以即刻起身,很方便,可以来承事老师。所以,菩萨在这里为我们表演的,是尊师重道,念念都不忘记奉事师长,所以他胡跪。「合掌」,十只手指并拢,合在一起,这是表示一心。十个指头如果张开来,这代表心很散乱。现在合起来,表示专注。恭敬心是表现出来是你的专注,所有的妄念统统收回来。

这个时候,普广菩萨『复白佛言』,「复」是再次向释迦牟尼佛禀告,这个「白」就是下对上的报告。他说『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你看,普广菩萨他也是地藏菩萨那般的一流人物,他不是普通人,他对于地藏菩萨的威德、愿力,已经「久知」了,久知是知道很久了,很清楚。普广对于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如何来度众生,这些神力、誓愿力,他在心里知道得很清楚,但他还在大会上问出来,这叫做明知故问。

为什么他要问?是为了利益我们在座的众生。他知道得清楚,我们凡夫不知道,所以,由他问出来,世尊给他回答,这样我们大家都得到利益,包括我们现在算是未来世众生,都得到利益。这是他慈悲,叫做利乐有情问。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懂得问问题,你就懂得如何修功德。在《无量寿经》上面,你看看阿难尊者就很懂得问问题。见到释迦牟尼佛今日「威光赫奕」,即是他整个身相非常之庄严,身上发的光不同寻常,所以就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今天佛是在念他方诸佛,还是在念过去诸佛?为什么今日的光、容貌,那么有神采?所以他这么一问,佛就跟他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这样出来的。那佛就赞叹阿难,「善哉、善哉!」你问得太好了,你这么一问,使到未来世一切众生,都有得度的因缘,知道有极乐世界,知道有阿弥陀佛,他们就能够有机缘得度。所以,功德大过布施一天下的阿罗汉。还不止于此,布施了所有的众生这个功德还比不上阿难这么一问。所以,懂得问问题,就大众得益,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普广菩萨在这里,他就懂得问。他跟世尊,一个做老师,一个做学生,一问一答,好像唱双簧那样子,这是表演,使到所有的听众,都知道地藏菩萨的功德,都能够修学地藏法门,这个都是值得我们效仿。好像我们每个礼拜都有一个座谈会,讨论问题。如果你懂得问,问的问题正是大家都有疑惑的,都是修行上遇到的这些困难。就算你都知道怎样解决,但你问出来,我们一讨论,大家听见。我们不仅是协会里面的几个人,我们通过网络,对全世界所有的同修,所以,多少人得到利益!

普广菩萨在这里慈悲启问世尊,我们对他非常之感恩。但是感恩,一定要行动,以我们真实的行动来报答佛菩萨的恩德,所以下面讲『唯然顶受』,这是依教奉行。「唯然」就是答应,向世尊承诺,我一定要依教奉行。「顶受」就是恭恭敬敬的接受,顶是头顶,人最高贵的地方是头顶,表示对这个法门的恭敬,真正要落实孝亲尊师,依教奉行。下面普广菩萨发愿,要流通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向世尊请问经的题目。我们看经文: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普广菩萨这里亦是代替我们请问,一部经的经题,反映了整部经的主旨,所以是很重要的。一般佛讲经,通常是这部经讲完了,在座的弟子就会请问经的题目,那释迦牟尼佛就会讲出题目。好像这部经一样,讲到一半,这个时候就有人请问,佛就把这部经的经题讲出来。因为佛讲经,都是有人来请问他才讲,所以事先不会去准备。不像现在我们做学生的写文章,老师给我们一个题目,我们才可以按照题目写。不是,他是先有整个文章之后,最后才定题目,真正懂得写文章的人,都是这样写的。那有一些情况,世尊对他所讲的经典,没有定题目,是后来弟子结集经典的时候,才为这个经定题目,亦都有。为经定题目的目的,是为了流通方便,所以普广菩萨讲,『使我云何流布』,我怎样能够更好的把这部经去流通、去散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众生都知道地藏法门,依教奉行。这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存有的观念。我们有幸学到佛法,应该念念想到,把佛法弘扬光大,流布是越广越好。

那古时候流通经典,都是用手抄,书写经典,所以流通起来不方便。古时候得到一部经,非常珍贵。你看,一部《地藏经》这么长,抄要用多少时间?一次只能抄一部,所以古人对经典的这种尊重,确实来讲,我们比不上。他们真是觉得这个经典很珍贵。我们现在印刷术发达,所以一开机印,几千本、几万本经文就出来了。这个当然,科学的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方便,流通方便,但是我们的恭敬心就不如古人了。所以,自己要好好督促自己,对佛的教导一定要生恭敬心。所以读经之前,都要三拜。在家里读经,有条件的,最好穿上海青,表示恭敬,这样去读经。很多人读这部经,都是跪着读的,跪在佛前,这是恭敬心。

当然,我们流通佛法,应该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跟上时代潮流。任何能够帮助我们流通的技术、方法,都应该采用。譬如说现在不但是印刷,书本流通,可以用光盘,《地藏经》读诵的光盘,我们讲解的光盘,流通起来亦很方便,体积也很小。现在一片光盘储的量,一片DVD储的量很多。也都可以用网络,我们在摄影棚里面讲解的影音档案,放在网上给人下载,这样的话,他不需要来道场,都可以一齐来学习、讨论。也可以用卫星电视去播放经典,所以流通的方式很多很多。普广请问经名,佛就回答,我们看经文: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佛告诉我们,这部经有三个名号,第一个是《地藏本愿经》。这个名号就是我们一般用的经题,这是翻译经典的大师,采用第一个经题。这要知道『地藏本愿』是什么?学到现在我们很清楚,「地藏本愿」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个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的本愿,亦即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未度尽,他就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到现在都没成佛,都居在菩萨的地位上,那菩萨在学佛上面,算是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学长,佛是老师。所以,地藏菩萨他不想做老师,他来跟我们做同学,是便于教学,因为老师有师道,师道是尊严,学生对老师一定要恭恭敬敬。老师绝对不会去招生的,古时候都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只闻来学」,只听讲过学生来找老师求学,未听说过老师出去外面招生,不像现在,古时候真是师道尊严。所以,在教学方面,在度众生方面,有时候就不如菩萨方便。菩萨是同学,他可以主动去找众生,所谓菩萨做众生的不请之友,众生没有请他来,他都会来。所以,地藏菩萨他还居在菩萨的位置上面。其实,他自己的能力,早已经成佛了。他的学生,成佛的都不知有多少了,他自己怎可能不成佛?只不过是示现做菩萨,来完成他的大愿。

那愿一定有行,如果发了愿,不去落实、不去修行,那么这个愿就等于空愿。所以,本愿一定包含本行,这个经题的第二个名称,是『地藏本行』。这行里面,一定包括誓力,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度化众生,不辞疲倦,他不怕辛苦,为什么行得这么努力?因为他有大誓愿的动力,所以第三个名号,是『地藏本誓力经』,这个誓力,就是度尽一切众生的誓愿。这种誓愿,是他行的动力,菩萨是绝对不会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他只是为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他在六道中不辞疲倦,去努力度众生的动力,就是他的誓愿。所以,我们发四弘誓愿,第一个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是我们修行的动力。有这个誓愿的动力,才会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那这三个经题,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下面是本品最后的一段话: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佛为我们开示,说这一位地藏菩萨在『久远劫来』就发这个大愿,度尽一切众生,这是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跟地藏菩萨有深厚的因缘。那要学习地藏菩萨,从哪里学起?就是要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从这里学起,从修十善业道开始学起。所以地藏法门是学佛的大根大本,它是我们大乘修学的根基。世尊在这里亦嘱托、要求普广菩萨,『是故汝等,依愿流布』,依据地藏本愿,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真正离苦得乐,所以要流通这一本《地藏经》,亦即是推广孝亲尊师的地藏法门。普广菩萨听到佛的开示之后,他真正依教奉行,他『合掌恭敬,作礼而退』,退到自己位置上,退下了。退下了,不是这样就算,关键是要真正落实佛的教导,认认真真照做。这一品的经文,我们就学习圆满。

下面我们来看「利益存亡品第七」。这一品经文,是接着上面「如来赞叹品」,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之力不可思议。这一品就是显明地藏菩萨能利益存亡,即是现世人与亡者这一种事实,亦都再次证明地藏菩萨的威力不可思议。这一品经文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跟我们讲明,如何来超度亡灵。我们民间如果有丧事,想要超度这些家亲眷属,那么超度的原理,超度的方法是怎样的呢?统统在这一品经里面我们能够清楚。这一品经教导我们如何护持一个临终人、超度亡灵,所以非常之重要。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这个时候,地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报告,他说『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地藏菩萨观察,「阎浮众生」就是指地球上的众生,即是指我们。我们有些什么情况?『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乍听之下,觉得地藏菩萨讲的会不会过分?说我们起心动念都是罪业,是不是?那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冷静的去观察,冷静的去思考一下,我们的念头里面,还有没有贪瞋痴?贪就是贪心,对一切人事物都有贪婪,都放不下,这就是罪、这就是恶。有没有瞋心?如果我们看见别人做坏事,或者是不如法,或者是他得罪了我,我心里面发怒气,虽然没有表现出来,心里面已经起了瞋恚心,这就是罪业。对因果的道理,还未能够相信,对佛菩萨的教诲,不能够深信奉行,这是愚痴。所以贪瞋痴,这些都是罪业。还有傲慢,对佛菩萨的怀疑,贪瞋痴慢疑,都是我们起心动念里面的罪业。如果是贪心,将来会堕饿鬼道,饿鬼最主要的业因就是贪,无论你贪什么。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固然是贪,贪佛法都是贪。怎样谓之贪佛法?这部经也看,那部经也看;这位老师又听,那位老师也听。听得多了,头脑里面都乱七八糟,得不到真实的智慧,心都不清净。所以我们师父上人教导我们,学佛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间去熏修,这是帮助我们放下贪瞋痴。所以贪什么都是饿鬼,只不过贪佛法,你有福报,在饿鬼道里面享福。痴的念头,是畜生道的业因。瞋恚心是地狱道的业因,所以感应是三恶道。

一切宇宙当中十法界,都是我们心念感应。贪瞋痴感应三恶道,修五戒你才能够得人身。修十善业道、四无量心,做得很不错、很圆满,才能够生天。十二因缘是辟支佛的业因;四谛心感应是声闻道;六度心是菩萨;平等心是佛。所以,自己看看自己的念头,到底我感应是哪一道,自己很清楚。自己将来到哪里投生,全部是自己决定,佛菩萨帮助不了你。上帝、神灵,没办法控制你。阎罗王亦作不了主,都是你自己作主。就好像在学校里读书,那些学生,同一位老师教导,有些学生考试考高分,有些学生考试很低分,为什么?不是老师偏心,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程度。这些老师帮不上忙,老师只能够教你同样的方式,要你自己努力,才能学到东西。所以,我们真正修学,起心动念要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样你对应的才是净土。我们念念与这十个字相应,这个就是菩提心,这个就是佛心,将来就能够感应佛国土。

下面讲的『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脱」就是脱离,脱离哪里?三恶道。因为我们有佛菩萨的教导,有善知识的带领,所以我们能够暂时脱离三恶道,投生到人天里面享福,获得了善利。但是来到人天之后,一享福就迷了,又造恶业,所以退了初心,迷惑颠倒就退步,就堕落了。这种人很多很多,我们不要看别人,就看我们自己,学佛这么多年里面,是不是每天都在进步?还是我们的心好像不如从前那么精进?如果不如从前精进,这就是退了初心。所以,很多人都出现这种情况,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学到最后,变成学佛的老油条。对佛所教导的,没有真正依教奉行,这就是退步。所以,要真正天天进步,一定要天天来学习经典,听经闻法很重要。听经是提醒我们自己,有这个善缘,能够增上缘,帮助我们念念提醒自己不造罪业,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够进步。

『若遇恶缘,念念增益』,这是我们有很多的烦恼习气,无始以来积下来的恶习。这是我们有内因,遇到外面的境界,统统都是勾引我们贪瞋痴的缘。你看看现在的社会,真是佛所讲的五浊恶世,人心污染的程度,确实来讲是很难想象。这些统统都是恶缘,要我们堕落的。那么自己内心有这些烦恼习气,有这些贪瞋痴慢,遇到外面的缘亦都是诱惑你、勾引你,所以「念念增益」,加重罪业,很快又会再堕落三途受苦。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高的警觉,想想自己五戒十善能不能打到八十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有没有做到?如果五十分都打不上,那么下一世做人就没有希望。念念都想着贪图名闻利养,这个是饿鬼。不用等来世堕饿鬼,现在念头已经变成饿鬼了,虽然还是人身,但很快就堕落到三恶道。

所以,菩萨讲『是等辈人』,这一种我们地球上的造业众生,『如履泥涂』,这个是比喻,我们都很希望学好,都很希望提升,但就是心里面的贪瞋痴放不下,对外界的那些诱惑不能够抵御。所以,就好像走在泥沼泽地一样,这个很危险。两只脚走在上面,踩了进去之后,就拔不起来。不但指这样的危险,他还『负于重石』,还背着很重的石头,这个重量就更加重,所以加速他的堕落。因此,『渐困渐重,足步深邃』,两只脚,越走越重,踩在泥水地里面,动弹不得。这个就是讲到我们造业众生,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看下面经文:

【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这是有这样一个造业众生,如果能够遇到善知识,善知识是什么人?佛菩萨。佛菩萨来帮助我们,减轻我们的负担,甚至把整个重担接过来,帮我们背起,这个是譬喻。『是知识有大力故』,菩萨有很大的能力,有佛十力,菩萨的十力。佛法里面讲五根、五力,就是信,信心,精进、念、定、慧,这五力,帮助我们修十善业,起码有这个善力,能够辅助我们。『劝令牢脚』,是劝导我们修善,使到我们善心不退,脚跟站稳。这是表示真正善心生起来之后,跟佛菩萨才能够有感应道交。『若达平地』,这是得到了解脱,生到人天两道。他不会再堕恶道,『须省恶路,无再经历』,这个「省」就是回省,回到恶道上面,这个不会。为什么?因为他真正断恶修善,他真正放下我执,放下执着,超越六道轮回,就不再经历那些恶道了。

好,现在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第七」。我们来看看经文: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这一段经文是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大众,他是请世尊释迦牟尼佛给他来验证、鉴定。这个『习恶众生』就是我们阎浮提,地球上面的众生。「习」与「恶」,是两个意思,习就是习气,习气是恶的,恶业种子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恶就是这些种子起现行,它发出来了。所以我们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遇到恶缘,遇到外面的境界,就心随境转,因此就现行起来,我们的恶行就造出来了。『从纤毫间,便至无量』,「纤毫」是表示很微细,虽然我们的恶行很微细,但是这个微细的念头起来之后,就往往念念相续,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能够停止,最终还是要堕落到三途恶道里面,很不容易出离。最微细的就是我们的念头,所以一念不正,就可能没办法收拾,念念就堕落下去。所以真正修行,要从念头上去修。

你看看现在我们协会正在打佛七,在佛七里面,主七的和尚往往会提醒大众,要万缘放下,提起正念。要我们一切都放下,这个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你不要多想这些事情。这些身外物,乃至我们的身体,你统统都带不走的。临终的时候,一样都带不走,所以一定要放下,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真正念佛人,要学什么?在一切境界当中,能够提起这句佛号,不要被这些境界所转。外界,无论是逆境或者是顺境,统统与我不相关,你要放得下。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这样你才真正能够有往生的把握。

《华严经》上面讲,唯心所现,一切法从哪里来?我们的境界从哪里来?统统都是我们心现出来的,我们的识变出来的。所以我们想要往生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去佛的国土,要学习什么?看我们一切周围的人事物,都是佛菩萨示现,这是真的、真实的,确实是佛菩萨示现,不是说我当它是佛菩萨示现,不是的。你当它是,这个心就不够真,它确实是佛菩萨示现。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宇宙万法,都是由你自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法都是你的法身。你的法身就是佛的法身,所以它们统统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好人是佛菩萨,坏人亦都是佛菩萨。好人是教导我提升,坏人是什么?为我们示现因果报应,来考验我会不会对这个境界动心。好事我高兴欢喜,坏事我亦是高兴欢喜。讲老实话,没有坏事,没有坏人,统统都是好人好事。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你真正把你的分别、执着放下,这是降伏你无始以来的习气,这个习气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使到我们的心真正清净、平等。那你就不再是六道中的众生,这句「习恶众生」就不是说你了。这些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首先要从放下分别、执着学起。下面,地藏菩萨就为我们讲出为临终人修福的这一段经文: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这些习恶众生,他有这一些恶习,所以往往很容易堕落到三恶道。如果在临命终时,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能够为他修福,这样他就有可能不用堕三恶道,可以超生到人天。所以临终替他设福是非常之重要,这个是他前途去向的关键。所以希望这些家亲眷属,能够帮助这些临终人。『以资前路』,「资」就是资助,帮助他,使到他前途去一个好的地方。那怎样帮助他,怎样为临终人设福?这经下面为我们讲得很具体:

【或悬旛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帮临终人消业障、修福,经文为我们举出几个例子,教导我们如何来修学。第一个是『或悬旛盖』,「悬」就是悬挂,挂起旛、挂起盖。「旛」与「盖」在寺院道场里面,我们都会看得到,好像现在你去到寺院大殿里面,都悬挂着这些幢、旛、宝盖。幢是一个圆筒形的,布缦做成的圆筒。旛是一片片,它是古时候发布讯息的一种工具。当一个道场讲经的时候,在外面就会悬挂幢。外面的人看见,就知道这个道场今天有讲经,就会来听。如果挂旛,就是表示这个道场里面有共修。好像现在我们有佛七、有法会、有三时系念,这就挂旛。讲经是每天都讲,叫做法幢高竖。这些都是古时候通知大众的,我们要懂得这个意义。悬幢、悬旛,是表示什么?推动佛陀教育,所以我们这个道场,天天都有讲经四小时,这个就是法幢高竖。在现在的现代社会里面,有这样每天讲经四个锺头的道场,实在太少见、太少见了,诸佛菩萨加持。更何况我们用网络现场直播,而且把影音档案挂出来,方便大家一齐来学习。

那我们怎样去造这些悬幢、悬旛的功德?现在来讲,就是通知大家,我们现在道场有讲经,希望大家都来看、都来听。现代的工具,可以用报纸,可以登广告,可以打个电话通知亲戚朋友,这些都是悬幢、悬旛的意思。告诉他们这里有讲经、有法会,要他知道有这个机会,这就是度众生。所以这是功德,不是说只搞一个形式把幢旛挂出来,你不了解它的意思,你得不到这种殊胜的利益。

这个盖,宝盖,一般是挂在佛像头顶,防灰尘。这代表什么?防止污染。看见宝盖,就要知道我要防止污染。现代社会污染特别严重,尤其是精神、心理上的污染。那怎样防止?一定要用圣贤教育,所以天天都要讲经说法,一齐来学习、来讨论,防止自己被社会污染,这就是悬盖。

『及然油灯』,「燃油灯」这是光明。一些幽冥界的众生看见油灯,佛前的油灯,他就能够减少痛苦,他能够暂时得到休息。灯是代表什么?舍己救人。你看油灯烧到尽,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这是代表我们要牺牲奉献,利益众生,这是真正的油灯,燃油灯。

下面是『或转读尊经』,这是读诵经典。读诵最关键是要了解意思,如果光读而不了解意思,就得不到那么好的利益。真正了解意思,你就能够转,这个转字是从效果上面讲。读经,了解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我们依教奉行,转变自己的观念。转什么?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你真正转,这个利益就非常之殊胜。『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这是供养佛菩萨、圣贤的形像。供养佛像,一定要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至于给人说这是拜偶像、是迷信。我们又没法向人解释,那么别人也讲得没错,我们确实是迷信,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道理,为什么要供养佛像,要拜佛像?不明白就去拜,就去信,这就是迷信。你真正了解道理,明白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这就不是迷信,这是正信。那拜佛像、供养佛像,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是报师恩。佛菩萨都是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如果不是他们教导,确实来讲,我们迷在贪瞋痴里面,不能够出离,所以我们对佛菩萨感恩。挂这个像,跟中国人供养祖先的牌位是一样,供祖先牌位,目的是为了什么?纪念祖先之恩,所谓慎终追远,返本报始,知恩报恩,这个是一样的道理。不但对祖先、对父母要如此,对佛菩萨、对老师,亦都是念念不忘他们的恩德。第二个意义,看见佛像,要想到向佛菩萨学习,效法佛菩萨,所谓见贤思齐。所以佛菩萨的形像提醒我们,譬如说,地藏菩萨代表什么?孝亲尊师。我们见到地藏菩萨的像,立即要想到我要孝亲尊师。看见观世音菩萨的像,立即要想到,我要大慈大悲。这些形像都是提醒我们。

下面『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念佛号、念菩萨号,乃至是念辟支佛的号,辟支佛又叫做缘觉,小乘的圣人。念这些佛号,念这些菩萨号,亦都是提醒我们的意思,同见像的意义一样。佛菩萨的德号,都是自性性德的名号,都代表性德。念这个名号,我们要提醒自己,我们要这样去修行。好像念地藏菩萨,要孝亲尊师。念观世音菩萨,要大慈大悲。念文殊菩萨,我们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感情用事是不可以的。念普贤菩萨的号,是提醒我们要实行、实践,言行一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无量觉,无量觉悟。无量觉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知道处处都要觉悟,穿衣吃饭,一言一行,举心动念,都要觉悟,都要时时观照自己,这是念阿弥陀佛。念到极处,就得一心不乱。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在这个佛号上面的时候,这个佛号可以成片,可以不乱,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是真功夫。你真正是这样念,功德当然是无量无边。

『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佛菩萨名号的意思,能够一边念,用我们的真诚心、清净心去念,哪怕是「一名一号」,入到临终人的耳根里面,他都得到很大的利益,这就叫做助念。助念关键要什么?使到临终人要听得清楚,念不要念得多,念一名一号就可以。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念这一句,不要又念这一个,又念那一个,念到自己也搞不清楚,那么临终人就更加搞不清楚。所以念,单纯提起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关键是要使到临终人听得清楚。『或闻在本识』,他听清楚,入到他的阿赖耶识里面,「本识」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我们轮回的主体,所谓「来先去后作主公」,它来轮回,来投胎,是它先来,入到身体里面。要走的时候,它是最后走。断了气,心脏停止跳动,脑电波停止了,我们说人死亡了,但是他的神识,还在他的身体里面。一般来讲,八个锺头,八个锺头之后,才能够离开。所以在这八个锺头里面,一定要给他念佛,不可以动他的身体,千万不要换衣服等做这些。这样子去动他的话,他会觉到很痛苦,所以给他恭敬念佛就可以了。如果他自己能够平时就念佛的,现在临终给他念,很可能提醒他,他都能够念。他一念,这时候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他平时没有念,平时没有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在这时候,我们给他念,他都能够得到利益,只不过是利益没有这么大。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这个临终人,如果是生前造恶业的,因为前面所讲的,习气烦恼很严重,再加上外面有这么多恶缘,造恶业很容易。「计其感果」,这个计是客观的观察,看他一生的造作,就知道他的果报在哪里。一生造作贪瞋痴,必堕恶趣,因果丝毫不爽,没有差错。正所谓,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在他这一生造什么业,你就知道他来世去何处。但是,如果这个临终人因缘很殊胜,有人,有这些家亲眷属、亲戚朋友,在他旁边为他念佛,为他修功德,他就能够不用堕恶道,可以超生人道,或者天道。

所以,经上面讲『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这个「圣因」,就是前面所讲的,「或悬旛盖,或然油灯,或供养佛菩萨形像,或念佛菩萨名号」,这些圣因。为他做这些功德,那么亡者的罪业就能够得到消除,『如是众罪,悉皆消灭』,所以这个功德确实来讲,不可思议。关键就是做的人,做这些临终关怀的人,自己心一定要真诚,恭恭敬敬的做,念念为了帮助临终人消除罪业,帮他解除痛苦。有这样的慈悲心,你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你就真正得到这样的功德,有这种效果,这些都是什么?佛菩萨感应道交。好像前面所讲的,本来他是造罪,担着重担、重石,走不出泥潭,佛菩萨帮他减轻这些罪业,甚至把他的负担全部担当过来,这就是能够临终护持,非常之重要。临终这一个时刻,决定他来世的去向,所以是非常之关键。我们的师父在讲这个经里面,特别提到一本关于临终关怀的书,叫做《饬终须知》,好像我们协会这里有流通,《饬终须知》这是白话本。古文的版本叫做《饬终津梁》,详细教导我们如何来进行临终助念,非常之重要。下面这一段是讲到临终人过世之后,还可以为他做善事、修功德,来帮助他超生。我们来看经文: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这是讲死后为他做善。人在身死之后,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内,你给他做善修功德,可以帮助他往生到善道。因为佛教讲,从佛教当中我们知道,人死了之后,他的神识进入了中阴身,这个时候还未投胎,还在徘徊、寻找,等待因缘投生。在这个时候超拔他是最方便的。中阴身的时间不是很长,最多不会超过四十九天,一般来讲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当然亦都会有更长,这是极少数。在七七日内,一定会投胎。所以在七七日内,我们给他做功德,他真正就有这种福报。七七日内,每一个七日,这个死者,他的神识会受一次痛苦,所谓一次变易生死。所以他很痛苦,他念念都希望在生的眷属,帮他修福,减轻他的痛苦,消除他的罪业。所以这个时候,能够给他做布施、供养、修善、念佛等等。最好是拿死者他自己的财物,自己遗留下来的财物,拿去广行布施、做好事,好像济贫、救灾、印经等等,可以帮助他。『能使是诸众生』可以使到这些众生,『永离恶趣』,离开三恶道,得生人天,『受胜妙乐』。所以你看看,这个时候也是关键。这些家亲眷属,为他这样修善修福,使他得到利益,而他们眷属本人得到的利益,就更加殊胜,利益是无量的。经上讲,七分之一是给亡者、死者,七分之六是做功德的人自己得到。请看下面经文: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地藏菩萨对这些情况非常之了解,所以他在这里讲『是故我今』,我现在『对佛世尊』,这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在场的,在忉利天里面法会上面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所有的大众,讲这个事情,这是希望他们来做见证,证明地藏菩萨在这里讲的,句句是真,没有欺骗人。所以他『劝于阎浮提众生』,地藏菩萨他希望我们地球上这些众生,临终的时候,一定要修福,不可以造罪业。造什么罪业?『杀害』,杀生,造很大的恶业。好像特别那些富贵家庭,他不懂得这些道理,往往在长辈过世之后,他会宴请很多人,举办一个很隆重的丧礼,来悼念自己的长辈。这些宴会上面,杀害很多众生,吃肉,甚至拿肉来祭奠,造很多恶业。这些恶业都会算到死者头上,因为这是为他而做。还有一些是『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他拿这些血肉去拜祭鬼神。「魍魉」就是那些山川木石里面的妖精,求这些妖精来超度。这些鬼神、妖精,他自己都没有离开六道,怎可能帮助死者?自己还有很多罪业,怎可能帮助亡者消除罪业?所以求他们没有用,反而结下这些恶缘,对死去的人不利。下面地藏菩萨就跟我们讲,为什么不可以杀害及结这些恶缘: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这样做?我们所杀害的这些众生,以及拜祭的这些鬼神,对于死者『无纤毫之力』,对他毫无利益,不能够真正超拔他,反而结下罪缘,使到他罪业加重,因为这样做是为了他,这些罪业有一分是算到他的头上。我们看下面经文: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我们如果造作了这些杀业,拜祭鬼神,会连累到死者不能够超生善道,因为杀害众生,是跟众生结怨。你杀害牠,牠不会放过你。牠会问,为什么要杀他?原来是为了死者去拜祭、去杀害,所以这些冤魂都会找死者。所以,『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就是说这个临终人,已经死了的,「或现在生」,就是这个人可能气还未断,本来按照他这一世的业,他是一个善人,他能够『得获圣分』,「圣分」就是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能够有这些殊胜的善业,可以生到人天里面享福。但是因为在临终的时候,『缘是临终,被诸眷属』,被这些家亲眷属杀生祭奠,造作这些恶因,所以这位命终之人,连累他在阴司地府,在阎罗王那里去辩论。阎罗王要加重他的惩罚,他说这个跟我没有关系,是我家人做的。但是家人做是为了你而做,你也要承当。所以连累到他在阴司要辩论,『晚生善处』。所以,本来要生到人天,都被延迟了,而要在阴曹地府里去受这个罪。好,请看下面经文: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如果这个命终之人,他一生做善业,临终的时候被家亲眷属造这些恶因,尚且都要晚生善处,更何况说这个人如果一生,在生的时候『未曾有少善根』,这个「善根」佛法里面讲是无贪、无瞋、无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善根。这个人没有这样做,他不守戒律、不修善业。这个戒最起码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讲的五戒,跟儒家讲的五常是一样的、相通的。儒家讲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仁,仁慈,不杀生;礼,礼就是不邪淫;义就是不偷盗,智就是不饮酒;信就是不妄语。所以这五常跟五戒是相应的,是伦常道德,做人基本的伦常道德。如果没有了,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在《左传》里面讲「人弃常则妖兴」,人如果没有了伦常道德,没有戒,那么就跟妖魔鬼怪没有什么区别,将来必堕恶道。所以『各据本业,自受恶趣』,根据他这一生的恶业,他一定会去恶趣里受苦。这个「自」是自自然然的,善恶报应自然,没有人逼他,他造如是因,得如是果。那这种人,我们在他临终的时候,如果能够帮助他修福,修功德,他还可以得救。但是如果家亲眷属不明白,『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还要为他杀生、祭奠鬼神,更增加他的恶业。地藏菩萨在这里举一个比喻,请看经文: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这是讲这种人,譬如他走很远很远的路,从很远的地方走过来。古时候都是靠走,两条腿走路很辛苦。而且他『绝粮三日』,三天都没有吃饭,而『所负担物,强过百斤』,担的担子一百多斤,很重。三天没吃饭,走这么远的路,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到,他的苦难真是很严重。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减轻他的负担。但是如果不明白,家亲眷属不懂得帮他减轻罪业,还要怎么样?『忽遇邻人,更附少物』,在他临终的时候,还要给他更多些东西,加重他的负担,「少物」就是加重他的罪业。所以因为这种原因,『转复困重』,所以他的罪业就更重,堕落得更深。请看下面经文:

\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这是地藏菩萨对世尊讲的话,他是希望世尊给他作证,这是确实,真实的。他说『世尊,我观阎浮众生』,我观察到地球上的这些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这「佛教」就是佛的教诲,在这些诸佛的教诲当中,能够依教奉行。佛讲的,我们首先要明白,明白之后才能够依教奉行。『乃至善事』,就是做善事。善事是什么?利益众生的事情,不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就是恶,利益众生才是善。这些善事,哪怕是再细小,『一毛一渧,一沙一尘』,这是譬如善事很小,「一毛」,毛就是汗毛。毛、渧,都是讲身体上面最小的。「一沙一尘」是我们依报里面最小的,我们环境里面所找出来的微尘。很小很小的善事,你能够这样去做,『如是利益,悉皆自得』。佛教导我们做的善事,哪怕是再细小,都能够尽虚空遍法界,这是真实的。再细小的事情,哪怕是一个念头,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更何况说大善,所以它的利益就更加殊胜。这些利益确实统统都是自己能够得到的,所以地藏菩萨希望我们好好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为善,就不至于在临终的时候,手忙脚乱。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如果有讲得不圆满的地方,请各位菩萨,大德,多多指教。多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