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前沿与后方
文/释本性
什么是生命的前沿与后方?我是站在其中的哪一端?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
信仰的原因,每天,总见香在烧,烛在燃。这让我想起生命,总在燃烧,虽然,燃烧的方式不一样。
我是一个渺小的人,虽然,佛陀说,我也有佛性,我也很伟大。自从那时那处,熊熊一把火之后,我再也不敢自比台烛一只,因为,他会发光,而我不会;我再也不敢自比炉香一根,因为,他会飘香,而我不能。
有时,走在殿堂的废墟,我会想,我只是一撮香灰,我只是一撮烛泥,或许,只沉潜了一些香烛的气味。
也是自那时那处以后,我经常行旅在山河。行旅中,我也想,生命如山,也如河。山,高高低低,或巅或谷,河,弯弯曲曲,缓缓急急。这生命,如被绑在过山车上,如被捆在渡河舟中。因此,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时顺时逆,时安时危。一个活跃的生命,对此,定当应对自如,而我,不是一枚活跃的生命,我的木讷,无法使我一如活跃的生命那般机敏,因此,对那时那处的一把熊熊之火,我是应对的如此左支右拙。
为得加持,年前,我曾走访新疆,拜谒在那玄奘大师西行的取经路上,感悟感受玄奘大师,祈想从中吸取其宁进西天一步死、不退东土一步生的力量。此行中,在古龟兹克孜尔千佛窟,我发觉,佛窟中的佛像,皆体貌残缺,而我却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完美、不朽。这种感觉,我想,一方面源于我对佛陀的认知,佛陀,总是完美不朽的。另一方面,就是源于我对佛像雕绘者们的崇敬,他们的精神,如佛陀一般完美,也如佛陀一般的不朽。让人感动的是,这种完美与不朽,就是在那小小的佛窟里产生成就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生的生命,就奉献给了这佛窟,就在其间度过。在一般人的眼光中,他们没有生命传奇,没有生命激情,只有那种平和与从容。但当我抚摸着佛窟的岩壁时,我却感受到了他们生命的昂扬与震撼。我仿佛看到,雕像壁画活生生地活动了起来,我也仿佛看见了雕像壁画的创造者们,以指为凿器,以血为颜料,正在全神贯注地创造着。
有时,我会说,作为禅者的生命,应行万里路,应读万卷书,因为,肉体要通过这,得到坚强的磨砺;心情心境,要通过这,往禅悦法喜的幸福之邦迁徙;灵魂,也需要内在外在的跋涉,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甚至,经缤纷霞彩,清甜甘露,这样,才会纯净,才会透明,才会蕴含吐纳岁月的光明与芬芳。玄奘大师,这个圣者,确实告诉我了这一点。而千佛之窟的拜谒,雕像壁画的创造者们,又告诉我了生命的另一真谛:如果,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有这机会,那么,只要把生命,作为一柄凿器,就会凿出完美的雕像,只要把生命,作为一抹颜色,就会描绘出完美的壁画。尽管,对此,我难于效仿,但我对这些佛窟里的静默创造者,有着无上的敬仰,他们的生命,以默然,超越了动感,开出了人生的静美的绚丽的花。
佛教常说,人生的获得,是不易的,生命的存在,更是不易,简直是个奇迹。为此,生命,我想,该有他的地标,该有他的高地。今天,我站在这里,我不知是生命的哪一端,前沿?还是后方?这源于我浅薄的生命过往。但我想,淡定、清净永远是禅者的本色,生命的至高点,我应无愧于更不耻于站在这里。况且,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或静、或动、或语、或默,都能让生命如台烛般燃烧着发光,如炉香般燃烧着飘香。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