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首先是宗教,应当服务于众生
道坚法师随笔
几经努力,佛教正飞速发展。但我们佛教徒,似乎都有意无意在回避一个话题——佛教是否宗教?
要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必需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一、佛教道场是不是博物馆?
二、道场是否等于旅游景区?
三、佛教的任务是什么?
前两个问题会令大家伤脑筋,因为我作为一个当代方丈,也不知道道场究竟算旅游景区还是博物馆,反正旅游化的佛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佛教道场——作为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他的功能很难体现出来,这就很难让一般老百姓来回答第三个问题了!
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大家都忌讳的话题——佛教首先是宗教,然后才是其他。翻开大百科全书,数以百计的宗教定义,几乎将世间一切学科都差不多归到宗教门下了,但还是不能清楚地说明什么是宗教。这些,我觉得没必要去浪费口舌,宗教就是宗教,宗教就有他的特性,解决人们的生命科学及灵魂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即提供精神的食粮——人生观及宇宙哲学。而佛教,恰恰也有宗教的特质,我们不能否定。在物质崇拜的文明下,我们的先哲为了生存的空间,总为大家证明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哲学,哪佛教是什么?佛教就是佛教!这就是合理的存在。
现在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异域文明,并将佛教定位为宗教之一。
既然佛教是宗教之一(可能很多人会反对),就应该首先为社会,为人民提供宗教服务。佛教的宗教服务内容广泛,从神圣的皈依、忏悔法门如各种忏法、祈祷发愿、消灾、祈福、超度、荐亡、供灯、烧香、礼拜、开光、加持、受戒、听闻解脱之讲经弘法、慈悲护生之放生戒杀植功德林、修桥补路等功德回向、传法、正修等等,都是人们(包括出家人)最需要的。比如数年前我的母亲去世,我首先想到的是请众僧为她诵经超度,再施放焰口救济,每逢我的生日即母难日,定会念诵经文为父母亲回向等等。而这种从祖先传下来的思路将永远影响着我去践行。
从我的实际经验中得知,人们的宗教情感大大超过对佛学的兴趣。我举办一次佛学讲座,在弘法楼外发海报,从网上发贴广而告之,还对有留电话的居士逐一通知,到场最多也就四百来人。但我举行一次宗教法会,不用劳心费力,人数肯定是听佛学讲座的十倍以上。
是不是人们崇尚宗教仪式,我们就利用人们的信仰情感神神鬼鬼的搞些封建迷信愚弄百姓了事吗?那是要背大因果的。若按宗教仪规如法行持,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就是大众薰修的功德。取乎中道,不偏不执,法事也是修道时。
为什么我要说佛教的宗教性呢?其一,因为人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偏于理性,忘却信仰,这就不是学佛,而学佛学了。以哲学的心态学佛,显然受用极少。如果还有不信的,可以参加一次组织有序的大法会,看看有几多心灵的收获。
其二,由于人们大力反对佛教的宗教性,导致出家之人失去了宗教的特质,倒像一个学者或哲学家要么是艺术家,甚至以经忏佛事为耻,导致这门佛教最方便的修持法门,已经沦丧为“形式化”的代名词了。
我以为一个合格的出家人,首先应该懂法务,再是教务。法务,当然是能独立主持宗教仪式的能力,包括大型法事的组织策划宣传和应急处理,以身作则,引导信众清静修持——每一场法事,都是很严密的一次修学活动,只要真正能静心体会,或宣导得法,就能让信众受益。如放生法会,是以实际行动宣扬佛教的生态自然观,在实践慈悲不杀的理念,并要求现前大众一起皈依三宝,一起忏悔,发愿,最后将所有功德,回向法界,成就无上菩提。这是一次最真切的菩提心修习,并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形式。
因此,出家师父就应该会念经,会赞颂,会主持法事,居士也应该在隆重的法会中,认真修学,得到真实受用。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