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佛教的弘法途径却呈现出众多文化品类。如:书画、雕塑、音乐、艺术品、出版物等等。那么,宗教、佛教、文化这三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在佛陀创立佛教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佛教确实承担着作为人们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宗教功能,又肩负着引导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及绽放精神创作活动、繁盛人类精神之林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是宗教,也是文化。
中国佛教界的前贤,包括赵朴初居士、太虚大师、印顺导师等在内的各位大德,都对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有着诸多精辟的见解。其中,宗教与文化的功能,构成了佛教的两大内涵。何谓宗教?虽然这是一个难有定论的问题,但确实是一个十分很重要的问题,在此不想做深入详尽的展开。但其作为人们的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功能,当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也是人们对宗教的基本共识。而文化,就我本人的窥豹之见,是对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创作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概括和描述。文化是一种动态的、现实中的活动过程,而文明则是这种过程的凝固态的叙述、历史性的追述。由此可见,在佛陀创立佛教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佛教确实承担着作为人们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宗教功能,又肩负着引导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及绽放精神创作活动、繁盛人类精神之林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是宗教,也是文化。佛教通过其宗教活动,凸显着抚慰安顿人类心灵的强大机制;佛教通过其文化活动,彰显着济世导俗社会良知的卓绝功能;丧失宗教功能,佛教就无从谈及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缺失文化功能,佛教就无法发挥济世导俗与精神引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继踵而至的是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复杂,由此,导致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演绎。由此,更高层次的精神索求,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精神的索求之最典型的模式,即为宗教。宗教是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最具生命力的精神家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研究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宗教作为文明生机之源泉的重要历史地位,而文明形态本身即是文明所固有的宗教信仰形态的反映和体现。由此可见,宗教与文化是人类文明形成的核心要素。由此,作为中华文明之重要构成的佛教,对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应当作出自身的贡献,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着的文化大发展理当有积极的回应。
回顾历史,自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为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域诸国及中华本土的僧人积极翻译经典、四处讲学、阐释义理,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经过自东汉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充吸收和积淀,至隋唐盛世,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宗派,在诸多祖师大德的努力下,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在祭祀仪规、佛教节日、思想体系架构中,融汇了中华文化的诸多元素,特别是与民族风俗、民族思维模式密切适应;同时,佛教经典的汇集方式、语言学的四声发音法、特别是其精深的哲学思维风格、缜密的逻辑推理模式、对人生、自然、心理独特的分析视角,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调适方法等等,推动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宋代以后儒家学说中理学及相继而生的心学等,道教的经典汇集《道藏》的问世,都无不渗透着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哲学思辨,还是人生理念等诸方面,佛教文化的熏染是随处可见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由此,作为宗教和文化的佛教,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具体功效,不仅表现在其作为精神慰藉与终极索求等宗教情感上,为社会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信仰体验;同时,表现在作为文化的佛教,又在具体的文学创作意境、艺术表现手法、思想体系建构、民族风俗内涵等诸多领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思想意境和表现手法独特的文化奇葩,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思想与生活。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本身就是伟大而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传统文学带来了意境、文体、遣词方法等方面的全新气象;《法华经》、《维摩经》、《百喻经》等经典鼓舞了晋唐小说以及后来戏剧、连环画小人书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对丰富魏晋以降以至于唐诗宋词元曲等创作的意境的影响,是特别显著的;而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等诸多文人的诗词赋创作中,处处可见佛教在文学家心灵中挥之不去的印象。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等佛教通俗文学表现手段,又都与中国民俗文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在书法绘画方面,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乃至于清初四大画家石涛、八大山人等,历代名家皆以擅长佛画而著名;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在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因曹植于渔山创作,我国已有佛教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唐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的唱诵中。在建筑方面,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名胜区的突出标志;我们所在的灵山梵宫,即是当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精巧的佛教建筑为祖国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光彩。
以上所举,仅是两千年来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之一斑。由此可见,佛教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而且升华了其中的哲学意境和思想内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正是通过诸多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拉近了佛教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佛教的思想、义理与信仰生活更加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