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加强自身建设,以实际行动重塑僧团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15 12:01:15作者:大悲原文

  加强自身建设,以实际行动重塑僧团形象

  觉醒法师

  宗教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条件,首推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宗教徒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文化及信仰水平,是当前宗教工作的当务之急。加强宗教的自身建设,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是关系到宗教能否与时俱进、实现长足发展的大事。

  作为二十世纪末曾经一度为世人瞩目的佛教如何重新立足于新世纪,并确立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是广大佛教徒必须为之深思的课题。在佛教发展过程中,组织的纯洁和进步,是佛教整体前进的基本保证。 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培养一批能够担当佛法重任的优秀僧才队伍,是关系到佛教能否与时俱进、实现长足发展的大事。为此,我们应该着重从下列几个角度开展工作:

\

  1、 以“爱国爱教”为指南,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爱国爱教是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理所当然地要为当代宗教徒所继承和发扬。历史证明:宗教何时与社会政治、经济相抵触,何时就衰落;倘若互相对立,势必遭遇重创。在当前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国爱教有其特定的内涵。爱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要在政治上与党和政府、与人民站在一道。在具体的行动上,宗教界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宗旨,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唯其如此,宗教才能在爱国的基础上,求得自身事业的健康发展。历史的事实一再昭示我们,爱国爱教的旗帜是宗教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前提。

  2、努力培养和增进自己的信仰,为素质提升创造条件。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教历来强调信仰的作用。 毋庸讳言,由于文革中僧尼的断代,文革后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僧尼队伍,尽管数量上不断扩大,但因把关不严,其中不具备信仰者,滥竽充数、混迹佛门者不在少数。这些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滞后,精神萎靡,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思想严重,甚至一些担任领导岗位的僧尼生活腐化,不守戒规,导致寺庙道风败坏、影响恶劣。部分僧尼成天忙于寺庙管理和旅游接待,放松了自己的学识修养和宗教修持。僧尼较低的素质和水平与信徒对其较高的期望值形成的反差极大,一部分对佛教感兴趣的知识阶层人士只能徘徊在佛教的门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佛教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很大程度上只能仰仗僧团素质的迅速提高。 因此,作为寺院的一员,我们必须经常提醒自己注意出家人的身份和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认真学习佛教的教理教义,以大德高僧为学习的楷模,树立为佛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不断培养和增进自己对佛教的信仰。

  3、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学养,为弘法利生作好准备。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素质就是能力,就是水平,就是生命力。高素质的人才可以统领一大批信徒共同努力为佛教的振兴贡献力量。当前,就佛教徒的整体素质而言,还很有提高的必要。对于在家信徒而言,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参加寺庙组织的学习班、讲座,或通过音像视听等办法来实现;对于出家僧侣来说,佛学院教育是一个主要途径,学僧们可以通过三至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佛学基础、传教手段、研究方法、为僧之道等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于信息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从而为今后的弘法利生奠定基础。这就给今后的佛学院教育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佛学院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教授佛学基础知识上,应该多学科、多领域地广泛涉及,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僧才队伍是佛法久住的希望。

  4、认真反思和改进教育方式,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的佛学院教学大多沿袭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 私塾化、灌输式、消文解字式,与社会学校普遍推广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落差太大。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提倡的观机逗教、因材施教、勤学五明要求被置之不理,老的一代法师、居士去世后,新的一代法师、居士在知识面、学术水平方面难以承续下去,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佛学院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碰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因而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者比比皆是。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教学理念在佛教界难以推广,以至于某些学者提出要与佛教界分工负责,即佛教界只管修持,学术界负责理论指导。同时,佛学院教育恐怕在坚固信仰的同时,最紧迫的任务还是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弘法人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佛教徒整体素质的提高找到捷径,可以改进佛教教育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模式,带动佛教走出孤芳自赏、夜郎自大的误区,从低谷徘徊状态走向积极发展的道路。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最重要的前提是勇于袒露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积极建立与其他宗教、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话机制,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以指导我们的弘法活动,大胆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成果,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佛学研究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论证佛学知识的合理性和超越性,丰富佛学的内涵。佛学院教育尤其应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工具,采用多种形式传授佛学知识,并在学好佛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般的科学技能,从而为今后的佛法研究和教义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能力培养,不屡提升管理与弘法水平。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素质就是能力,就是水平,就是生命力。高素质的人才可以统领一大批信徒共同努力为佛教的振兴、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当前,就佛教徒的整体素质而言,还很有提高的必要。 就目前而言,上海各佛教团体的主要领导几乎都是全国各地佛学院的毕业生,都接受过三至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育,具有一定的佛教知识和管理水平,在佛教界新老交替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佛教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必然要走向落后,甚至被淘汰。因此,佛教界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佛教院校的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教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应该多学科、多领域地广泛涉及,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僧才队伍是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佛教徒整体素质的提高找到捷径,可以带动佛教从低谷徘徊状态走向积极发展的道路。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最重要的前提是勇于袒露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积极建立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话机制,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以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大胆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成果,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佛教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工具,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佛学研究。

  6、立足人生,服务社会,重塑僧团的社会形象。

  围绕这一中心,我们主要应该从下述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发扬自身优势,帮助社会共同预防科研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极端行为;

  (3)、利用佛教特有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参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运动;

  (4)、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关爱人生,服务社会;

  (5)、发掘和宣传佛教教义中积极的伦理道德内涵,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参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工作,共建健康有序的文明世界。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佛教的历史昭示我们: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必然是佛法昌明的时代。因此,佛教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条件首推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佛教徒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佛教界四众弟子的文化及信仰水平,是当前佛教的当务之急。中国佛教协会曾就佛教界的自身建设作过具体阐述,提出“以信仰建设为核心,以道风建设为根本,以教制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建设为关键,以组织建设为保障”的治教原则,诚如所言,离开信仰建设,缺乏对佛教的基本信仰,则佛教不成其为佛教;道风松弛、纪律涣散,必然带来僧制腐败及僧团形象不佳现象的蔓延;教制不严谨健全,佛教界的依法管理和规范化活动将无所依托;人才的培养不能有序进行,必然导致佛教生命力的下降;组织的建立健全以及领导层和宗教领袖人物的选拔培养,是保证佛教界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依教奉行,如法如理开展教务、法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