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天台小止观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发布时间:2023-08-24 10:25:31作者:大悲原文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

  所谓「止」是使心专注一处,也称「专注力」;就是将心念专注于一个定点上,只要意志坚定,必有达成的一天。如:修四念处、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但必须注意的是,所专注的物件必须与贪瞋痴无关。譬如:你可以专心于自己渴求又得不到的东西,也可以专心地去恨一个人,但那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且专注力还有一个限制,高深的专注力(亦即禅定),必须透过特殊的情境(如:禅堂或寂静处),才有办法达成。

  所谓「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可说是「观照力」。修止观,就是要培养这种观照力。观照力,它有几个特色:

  一、像镜子反射:观照力只观察当下发生的事,而且如实的观察,不含主观的成份。

  二、无价值判断:观照力不含任何谴责、批判、或决定的作用,只是观察而已。观照力的训练,让我们去除自傲或羞愧的感觉,让我们真实的面对自己。所以,好坏的经验,都是我们观察的物件。

  三、中立的态度:观照力使我们能用平等心来观察所有经验、思想和情绪;并不恋栈好的心情,或逃避、压抑坏的心情。

  四、非概念化:观照并非思考,所以不用任何概念、思想、意见、或记忆,纯粹只是注意当下所发生的事情,仿佛初次经验一般。

  五、此时此地:观照力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因为它只观照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六、摒除自我:观照时,并没有我、与「属于我的」这样的概念。

  七、观察无常:观照力可以觉察每个现象的「生、住、异、灭」过程,不管它是生理的、思想的、或情绪的。

  八、观照内心的世界:观照力是观察内心的种种体验、思考模式、情绪变化和认知过程。

  九、观众兼演员:禅坐中,禅者本身同时是观众兼演员。如果你正在「观照」你的情绪或生理感觉,你同时对那种情绪或感觉「身历其境」。

  不管任何修持,基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净化身心,去除贪、瞋、痴而自在解脱。但修持的过程,用专注力来去除杂念;以观照力来观察,日常的生活中,行住坐卧、食衣住行,或人际的往来。支持人间佛教的菩萨行持,时时有敏锐的观照力,来安住身心,应是必要的。

  {2}2004.04.0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