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是佛教的主要思想,自古以来,在佛教界就有所谓的「空宗」和「有宗」。空宗如印度大乘佛教时代的中观学派、中国的三论宗等;有宗如印度部派佛教时代的说一切有部、中国的唯识宗等。
其实空和有并非一分为二,因为空才能有,有也是空,所谓「真空生妙有」、「空有不二」,这就好比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鼻孔不空,就不能呼吸;嘴巴不空,就不能吃东西…。所以《中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世上有很多人误解佛教所说的「空」,譬如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有的人就以为四大为酒色财气,其实佛教所说的四大并非指酒色财气,而是指地水火风。因为这四种物质皆是因缘所生法,空无自性,所以才称为四大皆空。
空其实也没有离开有,有也没有离开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这就如《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是属于五蕴的色蕴,色是属于缘起有,异就是不同,不不异就是相同。所以「色不异空」也就是「色即是空」,「空不异色」也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就是「有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就是「缘起性空」,「空即是有」就是「性空缘起」。
空是宇宙本体,是人生的根本,是「有」和「无」的同在,空有可说已说明了宇宙万法。因为宇宙间一切万法无不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是属于有的部份,一般称为「缘起有」,属于世俗谛;而它的体性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性,属于「胜义谛」。
缘起性空一般在佛教有几种表示方式:第一,诸行无常就是缘起性空:诸行是缘起有,无常就是性空。诸行是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说宇宙间每一个缘起法,从时间上来说都是迁流变化不断,它没有一个常性,所以无常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性;第二,诸法无我也是缘起性空:诸法是缘起有,无我是性空;第三,《金刚经》所说「诸相非相」也是缘起性空:诸相就是凡所有相,属于缘起有,非相就是虚妄相,属于性空;第四,「诸心非心」也是缘起性空:诸心就是一切心,属于缘起有,非心不是没有心,非心就是无住心,属于性空。
我们如果能够如实认识了知上面所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诸相非相、诸心非心等缘起性空的道理,这种智慧就称为「般若」, 也称为「空性慧」。
一般佛教讲无常、讲无我、讲空最主要的目的:一、要我们不执着而放下,因为放下才能得自在;二、要我们把握当下的因缘,直下承担!该放下的时候放下,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所住;该把握因缘承担的时候承担,就是《金刚经》所说的生其心。无所住是般若,般若是道之体(性空);生其心是方便,乃般若所起的巧用(缘起有),成佛的两大要素就是般若与方便缺一不可。
一般声闻缘觉比较偏于无所住,菩萨比较偏于生其心,一直要到八地菩萨才能把无所住与生其心取得平衡,而到了佛果位才能究竟圆满无住生心。这就是所谓的「从体出用(无所住而生其心─性空缘起),摄用归体(生其心而无所住─缘起性空),体用一如(空有不二),般若与方便的究竟圆满」!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