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丛谈
一、净土法门的重要性
在佛法中,有很多教人学佛的法门,念佛法门,是许多法门中的一种。说到念佛,必先想到净土,因念佛的目标,在求生净土。本来佛法在中国,各宗佛法都有修持的方法,但却以禅宗与净土宗最为流行。这原因在于禅学的思想,鞭辟入里,深邃幽玄,是中国佛法的精髓所在,深合乎国人的‘大乘根性\’,大家都喜参究向上一著,禅宗的思想,遂因此大行其道;而净土思想的流行,是因念佛法门简单、通俗,又切实用,一句阿弥陀佛,什么时候都可以念,便于记忆,且厌繁喜简,避难就易,亦为人之通性,‘虽大乘根性\’的中国人,也一样喜欢‘一句弥陀,早了生死’,故净土宗在中国,也特别兴盛,尤其是在晚唐时,禅净两宗的思想,都很发达。宋后,则因理学突起,禅学反见衰退;而净土宗则因念佛法门方便简捷,所以不但发达,而且普遍。到今日,中国最流行的佛法,仍是净土宗,禅宗则空有其名,无多踏实了。
佛法在中国虽有各宗各派多方面的发展,但现在在普通社会一般人的心目中,谈到佛法,终是不离净土,不离念佛,几乎以净土念佛来代表了全部的佛法。虽然在各宗经论中都有谈到净土,而且十方世界也都有净土,但现在由一般流行的情形看来,好像唯有西方才有极乐净土,而十方净土皆被忽略了。‘净土\’二字仿佛成了净土宗的专有名词。然而,就只这‘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两句口号,在中国千余年来,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深入民间,流传得如此广泛,如此普遍,也是极不容易的事!试看近代各国的革命家,往往费了几十年的人力物力,经过几许的艰辛困苦,才创成一二句口号,并把自己所要喊的几个口号,透过大家的心理建立起来。而现在这句‘阿弥陀佛\’,一千多年来,不曾经过革命流血的战争,从慈悲和平中,透过了一般大众的心理,深入民间,喊得如此响亮而且普遍,其潜在的势力,也至足惊人而不可忽视了。
为什么净土宗仅凭这一句佛号,就能生如许的力量呢?这原因说来也很简单:一、因净土佛国是学佛者共同的理想目标;二、因持名念佛的方法,通俗方便,妇孺能解。有此两个原因,故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如春风偃草,天下披靡;但利之所在,弊亦丛生,因念一句佛号即可成佛,未免太过容易了,人人唯此是趋,唯此是务,就把那博大精微的三藏教典,束之高阁,置诸脑后,研究佛法的艰辛工作,人人不肯过问,于是净土宗普遍地流行,而教理义解即晦涩闇昧起来了。因此就有许多人批评起净土宗来,呵骂念佛的人是在‘坐以待毙\’。其实真正净土宗的教理,也不是仅仅叫人持一句名号,一切都可不理,一切都能成就那么简单的。我们知道,念佛除了‘持名念佛\’,还有‘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观想念佛是凭多闻薰习的智解之力,观想净土的依正庄严。如观无量寿佛经的十六观法等,都是全用智力运想的工夫。实相念佛,则是直观诸法实相之理性,所谓‘若欲观心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指明心见性后更进一层的修证。这两种念佛,稍难理解,工夫更为深细,所谓‘众生心粗,观行深细,不易相应’,非一般普通人皆能了解,所以一般的净土行者,都舍之而不用,于是持名念佛,就因便利初机而特别盛行了。
复次,在般舟三昧经中所讲的念佛法门,是说念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即可见到十方诸佛,故观想西方无量寿佛的境界,也就成为观见十方无量诸佛的前方便,且其所讲的念佛,是‘念佛三昧\’,即是把念佛之念,系心一处,和依正庄严的净境打成一片,所谓‘心一境性\’。到此心一境性的田地,便可获得念佛三昧的禅定。在禅定中能与佛相见,和佛相语,能获得种种禅悦法乐。其修法,先观想佛的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即等前面说的观想念佛。其次再观一切法如其性,本来不坏,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来’,即从实相观而至于无相观,入于毕竟空中。念佛观佛而到此种境界,可谓登峰造极,无所不览,无所不包,同时亦是览无所览,包无所包的了。这种工夫,非深究佛法,于佛法深有修养的上根利智之人,岂能做到?故古德大师如晋之慧远,隋之昙鸾、道绰,唐之善导、怀感、迦才、慈愍、宋之永明,明末清初之莲池、紫柏、憨山、蕅益、石琦,民国之印光等,皆深达教理,而行宗净土,非谓念佛求生净土,即不需要研究教理。由是可知净土法门之深奥,亦为佛法之精要所在,非三言两语所可轻忽。故释尊初成正觉时,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华严经至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以十信满心,受文殊师利之教训,遍参善知识,初见德云长老,一闻念佛法门,即证初住。后来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到了普贤菩萨处,普贤即以威神之力,使善财所证与之相等,亦与诸佛相等,并为善财及华藏海众,广演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所谓‘法身大士,悉愿往生,阿鼻罪人,尚预末品。’西方如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皆发愿赞扬。此土如远公智者,善导永明,皆发愿往生,故印光大师叹净土法门为‘教海之南针,禅宗之北极,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河沙妙义,无不还归此法界’,亦知其渊源有自了。
念佛法门既有观想念、实相念,或念佛三昧,可以被上根利智之机;复有持名念(包括十大愿王),可以被中下钝根之人;故在中国,谓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且其与其他法门如参禅及教观等,皆不相违背,故蕅益大师尝以念佛法门来融合其他法门,曾著「念佛即禅观论’以发明此理。他说:‘吾人现在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此岂非寂照真源,止观血脉,定慧根据乎?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维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可见执药成病,触处成滞,如能观通,便头头是道了。
念佛既不碍参禅,亦不妨教观,故中国古来的大德,很多念佛的,亦听教参禅,很多参禅听教的,亦多念佛,所谓‘禅净双修,解行并进’,这是大家耳边听熟了的话,在这话中,可以知道禅净的工夫,是有互相关联性的,因参禅是究此一念心性,教观是达此一念心性,念佛是忆持此一念心性,透过这互相关联的共通性,而终至熔治于一炉。故听教参禅又念佛的永明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不是于修习禅净有过真实的工夫,这些话是不很容易说得出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念佛的净土法门,在佛法中的重要性,学习此法门的人,要慎重将事,不可轻视;同时不懂此法门的人,也要体察净土的真义所在,不可随便批评!
二、建立弥陀净土的主要愿力
法华经云:‘其人临命终时,千佛授手,十方净土,随愿往生。’这是说明念佛念得好的人,临命终时,千佛来迎,佛既成千,土亦无数,因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净土,这也是佛法中的一条定理,可见十方既有诸佛,十方必多净土,不是唯此极乐世界始为净土,不过现在大家都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极乐世界,所以我们都说求生极乐世界的净土。
但是极乐净土是怎么来的呢?以什么因缘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呢?这在净土三经之一的无量寿经中,说得很明白。无量寿经第六‘法藏因地\’与第七‘佛前发愿\’二节中,说阿弥陀佛因地中未学佛时,有世自在王佛出现于世,时有国王,闻法心悦,发真道意,弃国出家,号曰法藏。法藏比丘一面对佛说:‘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一面又恳求佛\‘唯愿世尊广为敷衍诸佛如来净土之行。’当时世自在王佛先慰勉他道:‘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佛就对他说了二百十亿的诸佛净土,每个净土中功德的粗妙,众生的善恶,皆为分析辨别,‘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当时由于佛的威神之力加被,使法藏比丘对于种种严净国土,皆获睹见,叹为‘一切世间,无能及者’,于是‘具足五劫,思维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在庄严经中,则说法藏比丘‘闻佛所说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功德庄严之事\’,就‘辞佛而退,往一静处,独坐思维,修习功德,庄严佛刹,发大誓愿,经于五劫。’法藏比丘在五劫的长时期中,对佛所说的,己所见的各种净土,悉心研究、思维、修习,加以选择,然后才发四十八愿,建立他自己所要建立的极乐净土,故会疏云:‘夫菩萨建立净土,犹如良匠建大城,先沉思图画之,而后大集良材,普调斧钺,弥岁琢之,至材成器备,则十丈楼殿一时克成。五劫思维,如图画之;永劫修行,如大集良材;十劫正觉,如一朝成立也。’
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都是他自己要摄取佛国,庄严佛国的清净之行。在每愿中都愿他的国土如何庄严微妙,国土众生的福德、智慧、辩才、神力等如何超胜,若不达目的,誓‘不取正觉\’,以此誓愿坚固之心,来保证念佛求生的人,绝能遂愿所成,达到目的。其中有三愿,是比较重要而值得注意的。如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四十八愿中,以此‘念佛往生\’之愿,为本愿之中心愿王。故善导大师尝说:‘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为最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称名念佛所以家喻户晓,妇孺能知,缘故就在此愿。因此愿中说到不但昼夜念佛,长期念佛可以往生净土,只要信愿具足,乃至少到只念佛十声,也可往生净土,所以求生净土的人,多数舍难就易,专称佛名。但在此需要留意的,是造五逆罪诽谤正法的人,是虽十念乃至百念,也难以往生。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云:‘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弑父、弑母、害阿罗汉、斗乱僧众、起恶意于如来所。’造此五逆重罪,若不忏悔,则为佛法所弃,所以不能往生。毁谤佛法,自灭善种,善法不生,自难得救。可知念佛的人,须先心地光明,三业清净,平时常念做人的道理,常修人生应修的善行,善的基础稳定,再加以念佛,自然能仗佛力加庇,助之往生,不然,仅是口头念念,不要说只念十声,就算念得再多,也难以往生的。又第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在此愿中,并没有说到一定要念佛才可以往生西方,十方国土的众生,只要能‘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发愿往生,临命终时,便能往生极乐。因此我们更知道,学佛的人只要三业清净,修诸善行,做诸善事,发愿回向,都可以往生净土,不一定要念佛才可以往生净土。普贤菩萨教人修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请法等十大愿行,便可以导归极乐,就是最好的证明。但这里还须注意的是‘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不能生净土的。故观经中说明求生净土三个基本条件之一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弥陀经云:‘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观经玄义云:‘同发菩提心,往生极乐国。’曾有人问过我:有人说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度人,只希望自己快点生西方去就算了。这样的人能不能生西方呢?我的答覆即根据此愿,说要生净土,必须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必难生净土。故世亲菩萨的净土论也说‘二乘种不生\’,因极乐世界是一乘佛土。如弥陀经说:生其国者,皆是‘阿鞞跋致’菩萨。故发菩提心,也是念佛往生的根本条件。若说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度人,那么发心往生净土再来度人,又何尝不是发菩提心!又发菩提心,是修行成佛的正因,不但求生净土的人要发菩提心,依佛法修一切法门,都要发菩提心,故诸大乘经中说:不发菩提心,修一切行,皆成魔业。那么,想求生净土,需要发足菩提心,才能稳当,不至于走错了路。又第十三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从此愿看来,求生净土,更不是很简单的念一句佛就算数,需要‘植众德本\’。在这‘植众德本\’里面,无疑的是包括了须修人天的五乘共行、声闻的三乘共行、菩萨的大乘不共行。凡是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的一切德行,都要修习。故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需要广修善行,作诸善事,始得往生。而且还要把自己所作的善行功德,来‘至心回向\’,即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含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意,同时也即是包括‘发菩提心\’在内,若不发菩提心,哪里肯将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人呢?这更可证知发菩提心,是求生极乐净土必备的条件。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