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佛门三皈依的真实意义与利益

发布时间:2023-08-03 10:04:22作者:大悲原文

  佛门三皈依的真实意义与利益

  皈依的真正意义有什么呢?

  一、皈依不是吃素斋,不是受戒约束,不是剃度出家:皈依是表示我信仰佛教,假如没有经过皈依这个仪礼,只是拜拜、烧香,都不算佛教徒,只能算是一个佛教的尊敬者。做一个佛教徒,必须经过皈依的程序。皈依不是吃素,与吃素没有关系。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皈依没有什么戒条约束,假如有,也是说我信仰佛教,我不改变信心,与五戒、菩萨戒是不相同的。因此,皈依不是吃素、不是受戒,当然更不是出家。

  二、皈依不是皈依神,不是皈依师父,不是酬谢报偿:皈依之后,仍然可以拜神,例如妈祖、城隍、关公、仙公等,那是一种恭敬。我们对不同宗教的人不是也握手敬礼吗?所以神是可以拜的,但并非皈依。皈依三宝时,主持皈依的法师只是给我们做个证明的师父,证明我们是三宝弟子,是佛教徒,因此皈依不是拜师父。皈依不是为了要酬谢、感恩神明,而是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所以不能随便。

  三、皈依不是一时的,不是只一次的,不是一皈依的:不能说只皈依佛,就不皈依法,不皈依僧;皈依是皈依三宝,是佛、法、僧一体皈依。皈依更是终生的信仰,一生以佛陀的教法为依归,做一个健全的佛弟子。

  因此,我们对于皈依的认识,应该是:

  一、皈依不是吃素斋,不是受戒约束,不是剃度出家。

  二、皈依不是皈依神,不是皈依师父,不是酬谢报偿。

  三、皈依不是一时的,不是只一次的,不是一皈依的。

  三皈依介绍(净空法师主讲)

  资料来源:净空法师专集

  一、为何要皈依?

  首先我们要明了三皈的真实意义。学佛,我们对于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或者说是发愿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释迦牟尼佛收我做学生,从今之后,我们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纠正我们在生活当中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这是皈依的正确动机,或者是说皈依正确的发心。如果我们对于佛教是什么没搞清楚、没有很明白,看到别人皈依,我们也跟着去皈依,这是错误的,这叫盲从,这是迷信,决定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功德利益。

  二、皈依重实质,不重形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学生传授三皈五戒,没有听说发皈依证的、发五戒证书的,没有。为什么呢?这是仪式,佛家讲重实质,你有没有真心皈依?

  现在‘皈依’叫方便皈依,形式给你做了,实际上有没有真的皈依?没有,你也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是在佛面前磕个头,法师发一个皈依证书;那个皈依证书也没用的,也不作效的,不生效的,诸佛、菩萨,也不承认的。不但你这个皈依证没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没效。佛、菩萨都不承认的,我们自己在这里办儿戏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们怎么能成就!那么这个皈依受戒,怎样才能让佛菩萨点头?让佛菩萨承认?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没有关系。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没有受这个形式,佛菩萨也承认。

  三、错误的皈依观念

  [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回头,依什么呢?依靠老师真实的教诲。所以皈依,诸位要记住,不是皈依一个法师,如果你们大家今天到此地来,“我皈依净空法师了”,错了,只有这一个错误、这一个罪名就要堕落地狱。你要不来受皈依,你不会造这个罪业,因为你来受皈依,你造的这个罪业将来要堕恶道。那么我们皈依谁呢?我们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仅仅受这个仪式,这是不切实际的。

  四、如何做到真正皈依?

  真正皈依的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样子。因此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想想我可不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不是好样子不但不能学、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做所有家庭的好榜样,做全世界我这个行业里面的好榜样。

  如果样样都能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你就真正皈依三宝。如果不是好样子,你没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说得不好听,冒充佛弟子,你不是真正佛弟子。经典上常讲的“无上菩提心”,必需落实在生活。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真是不假,诚是不虚。虚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错了。佛菩萨用真诚心,决定不欺诳众生。佛菩萨用清净心,决定没有丝毫污染,污染的根是自私自利,我们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个念头是罪,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污染。真心平等,决定没有高下,如果觉得我高,他不如我,我们就错了,我们没有回头,我们没有皈依,所以皈依之后要用清净心,要用平等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用觉悟心,觉就不迷。要用慈悲心,慈是爱心,这个慈悲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个爱是大爱、真爱。佛家怕众生误会,所以用“慈悲”,不讲“爱”,慈悲代表有感情,所以爱心里面具足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个爱心就叫做“大慈大悲”。我们要学佛存心,学佛用心,那你就是真的回头了,真的皈依了,诸佛如来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佛的好学生。务必要诸佛菩萨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龙天护法才会拥护你,也常常帮助你照顾你。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是三宝弟子,世尊是这样传授下来的,我们应当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五、我们皈依谁?

  我们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也不是皈依某一个寺院。

  我们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们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这是我们修学的依靠;

  我们皈依[僧],是皈依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僧团,你这就真的皈依了。这样发心皈依,世尊告诉我们,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佛在经上讲,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

  皈依佛

  佛是‘觉悟’的意思。

  皈依佛

  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教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

  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都是‘迷而不觉’。从迷回过头来,要觉悟。

  佛弟子,从今天受了‘三皈’之后,你就要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们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满,乃至于家庭事业,样样顺利,你就照佛这个话去做。从迷回过头来,依觉,这个叫‘皈依佛’。

  皈依法

  法是‘正知正见’。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无量的苦恼,苦恼从什么地方来?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生活环境,不能够明了,于是产生了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样才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彻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们的思想、见解就正确,这样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乐,佛法教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实在在可带给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僧

  僧是‘清净、一尘不染、和合’的意思。

  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自性净。其实学了佛,我们也没有真的回头!为什么这么说法?因为我们心还是被污染,妄想是污染、分别是污染、执着是污染,贪嗔痴是最严重的污染,叫三毒!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了,你就会统统放下,不再染着了,恢复到身心清净,所以,你才晓得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

  六、从那里‘皈’?怎么个‘依’?

  皈是回头;从妄想、分别、起心、动念、执着里回头。

  依是依靠;依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这个三宝,佛教给我们这个修行三大纲领、三大原则,一切诸佛如来所依的,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对他;他里面,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要记住:

  ‘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

  ‘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

  ‘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

  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的人,从今往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标准、不离开这个原则,那你就是佛的学生,佛就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传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绝对不在那个皈依证,那一张纸上,纸没用处的!纸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这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这真正皈依处。

  七、何谓形象上的三宝?

  除了自性三宝之外,还有形象上的三宝,那就是佛像。

  佛像是佛宝;

  经典是法宝;

  出家人是僧宝。

  如果没有形象的三宝,这个佛教育,在世间不能够推行,一定会消失掉。佛教育,要靠形像三宝,才能在世间建立,才能够帮助一切大众,所以,形象三宝,它有很高的价值,一定要维护,使佛教育才能够普遍推行在世间。因此,我们对形象三宝要尊重,要知道形象三宝的住世,它的价值。

  有很多同修觉得法师讲的都是一些理论,总觉得自己的皈依没有依靠,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形像。

  我们皈依佛,就皈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为什么不归依释迦牟尼佛?这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就欢喜了。如果我们很执着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别的佛,那释迦牟尼佛听到了,当然也还欢喜,这个学生不听话,他教我们皈依的一定有好处,绝对有好处,我们是依阿弥陀佛为老师的;

  皈依法,我们依净土五经一论为我们修学的依靠,是我们这一生当中主修的课程,是净土的五经一论。这五经一论总共六种,如果你没有能力修学,选一种就可以,一种两种都可以,你的一生决定有成就。

  皈依僧宝,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身,观音菩萨教我们慈悲,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智慧,慈悲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我们以这个为僧宝的代表。这样的皈依,你就踏实了。

  佛教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

  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都是‘迷而不觉’。从迷回过头来,要觉悟。

  佛弟子,从今天受了‘三皈’之后,你就要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们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满,乃至于家庭事业,样样顺利,你就照佛这个话去做。从迷回过头来,依觉,这个叫‘皈依佛’。

  皈依法

  法是‘正知正见’。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无量的苦恼,苦恼从什么地方来?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生活环境,不能够明了,于是产生了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样才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彻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们的思想、见解就正确,这样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乐,佛法教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实在在可带给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三宝的利益

  皈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後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静的究竟乐。综合起来,约有八种:

  1. 成为佛的弟子。

  2. 是受戒的基础。

  3. 减轻业障。

  4. 能积广大的福德。

  5. 不堕恶趣。

  6. 人与非人均不能乱。

  7. 一切好事都会成功。

  8. 能成佛道。

  如要分别举例,佛经之中,实在太多,现在选择五条,用语体文译述於下:

  § 人若皈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三皈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优婆塞戒经》

  § 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完後,身体也变得衰败不堪,同时寿命也将在七天之後终了。他自己知道,命终之後,将在猪中投胎,所以恐慌极了,於是请教天主(即忉利天之主帝释天也),但天主也没有办法,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皈依三宝,死後不唯免堕猪胎,得生人间,并逢舍利弗,请佛说法,因此而证得圣果。(《折伏罗汉经》)

  § 如果东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数都是二乘果位的圣人,有人尽形寿供养,乃至为其一一造塔,那个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计量的,但远不如皈依三宝功德。(《校量功德经》)

  § 过去有一位莎斗比丘,专诵三宝之名,经过十年的岁月,便证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木 子经》) 从上面所举的五例,便可知道皈依三宝是极为难得的事。同时,佛陀也曾说过,只要有人皈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并且希望受了三皈以後的弟子,将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写下来,随身携带,便可辟除邪恶,出入无畏。现在不妨将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照抄如下,以备行者应用:

  1. 弥栗头不罗婆(善光),主疾病。

  2. 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痛。

  3. 弥栗头婆逻波(善力),主寒热。

  4. 弥栗头抗陀罗(善月),主腹满。

  5. 弥栗头陀利奢(善见),主癰肿。

  6. 弥栗头阿娄呵(善供),主颠狅。

\

  7. 弥栗头伽婆帝(善舍),主愚痴。

  8. 弥栗头悉坻(善寂),主瞋恚。

  9. 弥栗头菩提萨(善觉),主淫欲。

  10. 弥栗头提波罗(善天),主邪鬼。

  11. 弥栗头呵裟帝(善住),主伤亡。

  12. 弥栗头不若罗(善福),主冢墓。

  13. 弥栗头苾闍伽(善术),主四方。

  14. 弥栗头伽隶裟(善帝),主怨家。

  15. 弥栗头罗闍遮(善主),主偷盗。

  16. 弥栗头修乾陀(善香),主债主。

  17. 弥栗头檀那波(善施),主劫贼。

  18. 弥栗头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19. 弥栗头罗婆那(善吉),主五瘟。

  20. 弥栗头钵婆驮(善山),主蜚尸。

  21. 弥栗头三摩驮(善调),主注连。

  22. 弥栗头戾褅驮(善备),主注复。

  23. 弥栗头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24. 弥栗头波利那(善净),主恶党。

  25. 弥栗头虔伽地(善品),主蛊毒。

  26. 弥栗头毗梨驼(善结),主恐怖。

  27. 弥栗头支陀那(善寿),主厄难。

  28. 弥栗头伽林摩(善逝),主产乳。

  29. 弥栗头阿留伽(善愿),主县官。

  30. 弥栗头闍利陀(善固),主口舌。

  31. 弥栗头阿伽头(善照),主忧恼。

  32. 弥栗头阿诃婆(善生),主不安。

  33. 弥栗头娑和逻(善至),主百怪。

  34. 弥栗头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35. 弥栗头固陀那(善音),主咒咀。

  36. 弥栗头韦驮罗(善妙),主厌祷。

  上面所抄的三十六位善神,出於《灌顶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该经说,凡是受了三皈的人,就有四王天王派遣他们来为之护持,同时,此三十六位神王,各各还有万忆恒河沙数的鬼神,为其眷属,轮番护持受了三皈的人。如能书写神王名字,带在身上,那是最好。其中第二十四及第三十四的两音译名字相同唯其意译不同,当无妨碍。

  不过,我们应当知道:皈依三宝,虽可求得现生的平安与快乐,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乃在回到三宝的怀抱,并使自己也成为三宝──皆可以成佛,切不要自暴自弃。

  又《南山律仪引经证》云:若有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斯何故也?以知法佛(法身佛)本性常故,一时闻解熏本识心,业种既成,净信无失。况能立愿,皈依奉为师范耶。

  如经云: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初会当得解脱。

  《归敬仪》云:此乃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皈,随缘还失,是故智人初受皈时,专心缘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

  《灌顶经》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

  如《善生经》云:若有人受三自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又《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皈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唯三宝胜故。

  又《杂阿含经》云:有怀妊者,为其胎子受三自皈,生以复受,后有知见,复教三皈。

  《大集经》云:妊辰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皈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

  什么是皈依三宝

  皈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皈是回转,或是皈向、投靠;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皈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皈依,所以皈依两字,也不是佛教之所专用。 小孩子皈投向他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能有安全之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於皈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於皈投信赖而能产生安全感的行为,均可称之为皈依。 准确而言,儿女信赖父母,学生信赖老师,企业家信赖预算,下属信赖长官,宿命论者信赖命运,乃至独夫信赖武力,政客信赖谋略,贪夫信赖财产等等,皆有著或多或少的皈依的成分。换句话说:凡是由信仰而能产生力量的事理,均可列入皈依之群。是以信仰佛教,固可称为皈依,信仰其他的宗教,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祀,都可称为皈依了。 不过,讲到皈依的真义,凡是不究竟不著实不可靠的信赖与信仰,均不得称为真皈依。比如有了大水灾,人可攀上树巅,爬上屋顶,走上小丘,但是水势大了,风浪急了,水位涨了,树会倒,屋会塌,小丘会淹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与环境下,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应该登上高山呢﹖相信除非他是白痴,否则绝不会放弃此一求生的机会。因为高山所能产生的安全效果,远非树木、屋顶与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么,凡是能够认清世事无常的人,能够明白一切世相皆由对待相因而成的人,他就能够了解:父母、老师、预算、长官、命运,乃至武力、谋略、财产等等,虽可产生暂时的安全效果,但终不能绝对可靠与永久可靠。父母会死,老师的知识会落伍,预算会超额,长官会调动,命运靠不住,至於武力、谋略与财产,更是如幻如烟了。今日的南面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之囚;今日的百万富翁,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至於信仰其他的宗教,可以生天,但却未必由於信仰而决定生天。比如基督教,信者可能得救,但也未必得救,上帝不宠爱的,任你信得如何恳切,也不会成为天国的选民。再说,在佛教的层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是最高级的宗教,他们的最高理想,总不会超出生天的范围。天在佛教之中,即使生到最上最高的天界,仍在生死轮回之中。天上的寿命虽较人间为长,但亦有其限度,天福享尽,死後还堕,故其终非可靠的皈依之处。唯有皈依佛教,才能使人渐渐地走上离苦得乐的究竟解脱之道。佛教的总体,便是佛法僧三宝。 实际上,皈依的倾向,固应先由皈依身外的三宝开始,皈投三宝,依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大涅槃城的大解脱道。但当走进了涅槃(解脱)之城,自身的当下,也就是理体的三宝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於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皈依三宝的目的,正是在於寻求佛性的显现。我们本来与佛一样,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们若能即日开始,回皈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回头,步返原来的老家而已。 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只可供人暂时歇脚的处所,绝对不足我人去死心塌地的皈依,否则便像骑著泥牛过河,刚下水时,或可有些安全的错觉,一经下水,泥牛自身难保,岂能供人作为渡河的工具呢﹖ 什麼叫做三宝﹖佛法僧,何得称之为宝﹖这是很要紧的。一个人要想信佛,必须先来皈依三宝,但在皈依之前,又必须先要了解三宝的大意,否则,莫名其妙地皈依,便不得称为真正的皈依。正像我们投考大学而在大学之中求学,如果不知那所大学的名称是什麼,那便成为笑话。但是,我们不用讳言,今日的三宝弟子之中,接受皈依之时,未必已经明白了三宝的大意,皈依师们也未必开示过三宝的大意。说起来,这是可耻的! 三宝就是佛法僧,因为在佛法僧中,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极无限,无边无际。世间以金银珠宝的价值高、功用大,所以称之为宝;佛法与僧的功德妙用,乃是通於世出世间的,所以更可称之为宝了。由於三宝的化导,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间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间离苦得乐。所以三宝是宝并且是超出於众宝之上的众宝之宝。 三宝的种类,古来有很多种的分别法,从大体上说,不外由於事相和理体的不同。现且分为两大类: 1. 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2. 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未解释三宝的种类之先,首应知道三宝的涵义: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众,於事於理和合相处。 所谓住持三宝: 1. 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烧、泥塑、木雕、油漆、墨画、绢绣、纸绘的佛像,便是佛宝; 2. 凡是三藏经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便是法宝; 3. 凡是剃头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宝。因为佛陀入灭之後的佛教,端靠这一类的三宝,为之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教的教义,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所谓化相三宝: 1. 释迦牟尼在印度成道而至入灭的阶段中,释迦便是佛宝; 2. 佛陀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宝; 3. 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宝。 这是唯有佛陀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的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所谓一体三宝:即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各皆具三宝的功德: (1) 佛有觉照之能,所以是佛宝;佛能说法,於法自在,故有轨持之能,所以是法宝;佛无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 (2) 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所以是僧宝。 (3) 僧有观照之智者,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是法宝;僧为和合之体者,是僧宝。 所谓理体三宝:是说一切众生,各各本具之三宝,这有两类: (1) 从修证上说,凡夫皆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惑即成为般若,业即成为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 (2) 从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其实,三宝虽分四类,只有两种性质:不出事理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所以也是比较易懂的。理体的三宝,是抽象的,所以不太容易懂得,除非已经开悟,已经证得了自性真如,否则总是感到陌生的,但此却是我人的究竟皈依处。为使读者更易了解起见,抄录一段印顺法师对此的解释 如下,以供参考: 论究到真实的皈依处,是三宝的真实功德,这在古来,又有好多分别,现在略说二类。 1. 佛的无漏功德是佛宝:依声闻来说,是五分法身(圣严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佛的五分法身);依大乘说,是无上(四智)菩提所摄的一切无漏功德。 正法或涅槃是法宝。 有学无学的无漏功德是僧宝:依声闻乘说,即是四双八辈(圣严案:小乘的四向四果,合称为四双八辈)的无漏功德;依大乘说,是菩萨,摄得声闻、辟支佛的无漏功德。 2. 大乘教所说:究竟圆满所显的最清净法界(摄得体相业用),是佛宝; 少分显现清净法界的,是僧宝; 编十法界而不增不减,无二无别的法界(或名真如、实相等),是法宝。平常所说的一体三宝、理体三宝、常住三宝,都不过此一意义的不同解说。」(《成佛之道》二九页) 我们看了这段文字,如果没有一点佛学的基础,还是不懂的;不过我们终究还是凡夫,能够理解理体三宝的,当然很好,如果不能理解,那麼只信事相的三宝,信到某一阶段之後,理体三宝也就自然显现了。正像我们尚未到过太空旅行之前,对於太空的景象,任便太空人如何作详细的报告,我们所知,总是隔阂,乃至失真的,唯有亲至太空旅行一番,才能明明白白。所以,我们凡夫能信仰住持三宝,已经够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住持三宝,无以显现理体三宝;没有理体三宝,住持三宝也无以安立。住持三宝是理体三宝的大用;理体三宝是住持三宝的全体。信仰佛教,应从信仰住持三宝开始,信仰住持三宝的目的,乃在追求理体三宝的显现(发明)。今有在家的佛弟子,自已未证理体三宝,便以只信理体三宝为理由,而不敬住持三宝的,那是本末倒置,求升反堕的行为了! 我们凡夫所能见到的,只有事相的三宝,事相中的化相三宝,祇在佛陀住世时才有,佛灭之後,仅有住持三宝。然在三宝之中,虽以佛为最尊最贵,法为最高最胜,却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佛陀入灭之後,佛教的道埸,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宝来传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宝来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时,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入灭後,佛教则以僧宝为重心。所以今世而言,信仰佛教,应以僧宝为依皈;恭敬三宝,也应以僧宝为著眼。僧人之中,固有龙蛇混杂,我人皈依,不妨择善而从,但於恭敬供养之心,则应一律平等。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别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评。 至於皈依三宝,前面说过,乃是信佛学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进佛门之後,并不能抛弃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渐升高,逐渐扩大。级级升高,层层扩大,三皈依,便是此一道业建筑的磐石,所以,皈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等: 1. 翻邪三皈───最初进入佛门。 2. 五戒三皈───信佛之後加受五戒。 3. 八戒三皈───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 4. 十戒三皈───沙弥(尼)受十戒。 5. 具足戒三皈──比丘(尼)受大戒。 因为,凡是受戒,必有三皈。最初入佛,固须三皈;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犘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没有不行三皈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因此,虽说三皈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其实三皈之中含有戒义)。 三皈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课诵,皆有三皈,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应以三皈为宗本。故在小乘佛教的地区,他们把三皈看得特别重要,以唱三皈作为行持,也以唱三皈为人祝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