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缘起无我的现观

发布时间:2023-11-21 10:04:35作者:大悲原文

  缘起无我的现观

  在所有的自性见中,我见与烦恼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外境固然是引发烦恼的缘,但由我见(主体性、主宰性)为根而引生的生存欲和主宰欲是更为根本的因。由于外境的无法控制和自我身心终究会面临无法保护状况,就形成冲突、痛苦和烦恼。

  而一切身心、外境的真相毕竟是缘起、无常、无我的。唯有真实洞悉这个真相、撤除自我保护的生存欲和操控外境的主宰欲,完全随顺因缘,冲突、痛苦和烦恼才能从根本上止息。如何现观缘起无我而止息烦恼?这实乃有赖于法的正确思惟、抉择,以及在现实经验中实修实证。而不止是信仰或定心的修持。

  法次法向、循序渐进的修行

  有些人对于透过缘起无我而止息烦恼缺乏实修实证,生轻慢心、分别见,认为这样的渐修法门不够圆顿,不如禅宗的顿悟、华严的圆证或密宗的果地见,将原本为佛法的核心体验的“缘起无我的现观”贬抑为小乘。这些人总想一步登天、一次解决所有问题,这其实是很不切实际的想法。

  或者有人生怯弱心,以为破我见为万分艰难,想都不敢想,不如退而求其次,以净土宗的十念往生为“横出三界”,或者持戒修福保住人身,研究佛法,得正见为满足。

  其实,缘起无我的现观不是难或易、深或浅的问题,只要具足信心、方法正确、努力实修,加上明眼的善知识的引导,不难成就。反之,信心不具足、方法不正确、没有实修,没有明眼的善知识的引导,那么,缘起无我的现观智慧的生起,确是极为困难的。

  至于现观无我智慧的生起, 到底是深是浅?以凡夫生死长夜为我见所蒙蔽而言,无我确是甚深的,但这是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开端,是由无我慧为核心而更深入、更宽广的开展。在迷悟最关键处重点突破的修行方法,可说是佛陀的慈悲和善巧。法次法向、循序渐进的修行才是对众生最有帮助的。

  若不思重点突破,设立超高门槛,宣扬顿悟圆证,强化好高骛远、贪图快速的心理,忘了他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器,或者令人望而怯步,只好走入外道或退堕世俗,这些都是迎合众生的贪心所致。

  当然,对这种心态的批评,并非否定其他法门,只是说明佛法需要以平等心看待各种法门、平实而确当地寻求既契合佛法真义,而自己又作得到的修行方法而已。

  何谓缘起?缘起的定义是“此故彼”:“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或以生命为中心而说无明至苦的十二缘起,或广说一切法则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相续则住,因缘变异则坏,因缘离散则灭。归纳而言,缘起就是依存性与和合性,因为主、缘为辅、简称缘起。

  近观身心与外境的和合依存,确认其中没有固定、孤立、单一的实体,就是缘起无我,迨葳P外境是缘起的,所以成立无我,既然是无我的,一切身心与外境只能依缘起而呈现、改变和消失。因此其中没有丝毫的主体性、主宰性、绝对性。

  无我不是否定身心现象、没有主见、抹杀个人风格,这些差别相是依缘起而有的,只是没有实体性而已。和合统一的相对个体,代名词的假名缘起如幻的我,是可以方便施设的。所以不落虚无主义、断灭论或否定生命。只是破除了主体性、主宰性的迷思,不再因虚妄的自我意识而造成冲突、痛苦和烦恼。由缘起而体悟无我是不落两边(实有和断灭)的中道。

  缘起无我的智慧,可以带来内心的清净、自由、宁静、慈悲和喜悦,在佛法中得到新生,是真正澈底的离苦得乐。现见、现觉、现证,就是缘起无我的现观,为什么要现观?因为定心中专注一境却没有智慧,思惟的观察虽有浅少的智慧,却不能澈见真实,唯有现观才能亲见缘起无我。

  观身缘起无我

  身心现象的观察从何处下手?由身开始观察是比较善巧的。

  出入息无我 在出入息(呼和吸)、行走、动作、静坐中观察整个过程,刚开始,隐约可以感觉到似乎有一个可以呼吸、行走、动作的主体,这个主体可能是整个身体,或是由念头为主体指挥身体,这就是“我”。总觉得是我在呼吸,我在行走!

  仔细观察呼吸,只是胸部、腹部的起伏,以及经由气管、鼻子吸入空气、呼出浊气,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我”。如果动了一个念头“要呼气”、“要吸气”,观察这个念头到底是不是“我”!

  这个念头也不是无因生,而是因缘生的,或是想深呼吸让自己清醒一下,或是练气功等等,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我”!如果隐约觉得有一个我,就仔细看看这个“我”到底像貌如何?似乎有形、似乎无形!再回头观察因缘怎样组合、依存形成呼吸!

  经过一段时日,顿然发现里里外外都没有主体性、主宰性的我,以前误认的我,纯粹只是虚拟影像或概念而已。虚拟影像或概念就好如同圆圈的圆心是一个想像的点、物体的轮廓也只是示意的线条,并没有实体,它只是帮助人了解事物的工具,却不是实质的存在。“自我”的虚拟性与此相似。

  行走、动作、静坐无我 同样地,在行走、动作、静坐中观察整个过程,分解出那是骨髂、肌肉、神经、大脑、刺激、反应的综合作用,如果哪那一天受了伤,就不能行走、动作、静坐,所以里面根本没有主体性、主宰性的我,以前误认的我,纯粹只是虚拟影像而已。

  功夫深的时候,在日常生活的动作,包括刷牙、洗脸、打电话、接电话、开灯、关灯、开门、关门、开电脑、关电脑,影印、洗菜、切菜,擦桌椅、洗衣、扫地,都可以仔细看看里面有没有一个“我”在作这些事情!

  这就是从身体出发现观缘起无我。其中没有呼吸、行走、动作、静坐的实体我,只有缘起如幻的假名我。四大和合为身 在静坐,还要思惟、观察、分析全身,从头到脚,都只是地大(毛发、指甲、骨髂、筋肉、皮肤、神经、脑髓等)、水大(血液、内分泌、汗水、尿液、鼻涕、精液等),火大(体温)、风大(呼吸、动作、血液循环)的假合,其中没有我,只有四大和合为身而已。

  观心缘起无我

  其次观察心,如经中说:“根、尘、识三事和合触,俱生受、想、思。”

  受无我 当各种舒服不舒服、苦乐的感受生起,譬如感觉“我”很郁闷,仔细观察:原来满怀期待今天要去道场听经闻法,想像可以如上星期那样法喜充满,可是公司临时有事要加班,期待落空,内心怅然,有失落感。

  那么,看看可以感受失落、郁闷的是什么,是心!心是不是“我”,仔细观察:其实是根(大脑)、尘(有事要加班)、识(觉知到不能如愿听经闻法)、想(上星期法喜充满的记忆),行(今晚能赶往道场的渴望和计划、安排),整个因缘和合造成这种感受。

  再继绩探究“根”(大脑)和识(觉知)是不是盛放感受的容器?在细心的观察下,终将鲜明地确认,知觉、感受(知觉对象)、和根身(大脑和神经系统)三者只不过是在触境和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中,不可分割、无法孤立、没有实质界限中虚拟出来的影像,其实是缘起如幻的。那么由缘起如幻的“根身”(大脑和神经系统)“识”(能知觉的心)所和合而成的“能感受的容器”以及“所感受的情绪”当然也同样是缘起如幻的,其中没有主体性的我,只能方便说有缘起如幻、假名无实的我。

\

  能所双泯、真实如如

  想、行无我

  当念头、思想生起时也是同样地仔细看看是不是“我要”、“我想”,妄念、贪嗔、烦恼生起时,也不必急着把它赶走、去除,看看打妄想、起贪、起嗔、起烦恼的是什么?是“我”吗?

  能如此观察,那么妄念、贪嗔、烦恼就成了产生智慧之火的燃料,这是真正转烦恼为菩提的实用净化法。

  持续不懈地观察,你终究会确认并没有一个能起念头、思想(包括妄念、贪嗔、烦恼)的我,只是外境刺激、大脑记忆和反应中和合相依所虚拟的缘起如幻我,虽然其中没有主宰性的我,却也可以建立假名无实的我,作为表达、沟通的工具。

  识无我

  再来观察能够觉知外境、身心的观察者到底是什么,它似乎就是不生不减、不增不减,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在那里的“真我”。

  仔细地观察,能知觉和所知觉互为依存,不可分割,能知觉的“我”也只不过是根尘识和合相依之中虚拟的缘起如幻的假相而已,能所双泯、真实如如。

  境智双泯

  最后要观察,那个知道缘起无我的是谁?仔细地观察,缘起无我的真相也没有实体,“所证”的真理和“能证”的智慧,其实是相依而建立的假名,“缘起无我的真相”和“般若智慧”都没有实体,境智双泯,不可言说而假名施设,法尔如是,不可思、不可议、无智亦无得!

  以上是依据阿含经和中观般若而开展的“缘起无我的现观次第”,有心者可以细心思惟、实际修练,自能有所体会、验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