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
兹逢佛天欢喜之节,正回都复国之时,寰宇腾欢,得未曾有。本会同人佥谋有以庆祝胜利,谨请王骧陆居士略说仁王护国般若经旨,以明护国因缘之胜。回忆民国十八年秋,大愚师尊曾传授仁王护国法仪式,指定于十九年先在汉口修法,其余次第举行,冀挽浩劫。乃以各方误会,未能如法,师为太息。从此国家多故,祸乱相循,以至于今。各大都会,灾祸之惨,无过于汉口者。先遭大水,后逢轰炸,可见众生业力,佛亦无可如何也。兹者万事更新,百端待举。护国因缘,在正人心。非依般若,将何所资敬祝世界和平国运昌隆、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先烈忠魂永离恶趣者?
天津上海印心精舍同人谨志。
《仁王经》者,佛为三界帝释人王国主所说之护国法也。故不付比丘等四众。此护国法者,有因地果地二门。因地重自修,果地赖法施。凡身为一国之主,因缘定非偶然。不仁者不能护持其国。徒有仁心而无般若智慧,亦不能护持其国。必仁智兼备,威德足孚,引导人民,咸归正道,其国自安如磐石矣。
国有大小,王亦不同,亦福德智慧之不同也。佛言必具何种德行者,方堪居于何种王位。如最高之四禅大梵天王,为三界主,其人必具十地菩萨之功行。下至此世界为转轮圣王,亦必具初地菩萨之威德。即小至数百里之小国王,亦必具三贤位,乃能少分化诸众生也。
一国之主,莫不欲爱护其国者。佛不待波斯匿王之请,而先告以因地护国之法。护国以道为资,故先言如何护佛果,及护十地行,畅演金刚般若义谛,更说五忍法,表十四忍位之次第。
一伏忍(三位)。习种性(修十住忍),性种性(十行忍),道种性(十回向忍)。此为三贤位,尚得退转。
二信忍(三位)。初地欢喜忍(化四天下),二地离垢忍(忉利天王),三地发光忍(夜摩天王),初地起为登地。
三顺忍(三位)。四地焰慧忍(兜率天),五地难胜忍(化乐天),六地现前忍(他化天)。
四无生忍(三位)。七地远行忍(初禅王),八地不动忍(二禅王),九地善慧忍(三禅王)。
五寂灭忍(二位)。十地法云忍(四禅大梵天王),佛地又名正觉忍(常遍法界)。
以上共十四忍位,由初发心至佛地,乃必经之阶段。初地起为不退位,至三地为能空境,四至六地为能空心,七至九地能空其余习,至十地上与佛齐,下与菩萨等。般若义味深邃,固非语言文字可尽。即语言文字,亦非万亿偈不可。此在自修自证,且无定法,兹从略。
佛再说果地护国之法。言国土乱时,先起灾难,后来贼扰。即如过去帝释,尚被顶生王,倾军侵扰,欲灭帝释。帝释依过去诸佛所教,敷百高座,请法师,说般若经,顶生即退,天众安乐。又昔天罗国王班足,因信外道师,令取千王头以祭天神。最后有一小王,名曰普明。求一日礼敬三宝而就死,班足许可。王乃敷百高座,请法师讲般若波罗密多偈,大旨谓“世界一切,无不生灭。即须弥山大海水,梵王帝释,一切众生,均随劫火而磨灭无余。况我幻身,我身且灭,国于何有。是以生老病死,喜乐悲欢,均自作受。须知三界无安,盛衰如电,有为不实,一切皆空。徒因业识茫茫,无明爱缚,不久业尽识还,身即无主。应知国土,幻化亦然。”此偈辞意深严,无不感动。后班足王闻此偈语,亦即悔过,自承为外道邪师所误,释诸王返国,以国付弟而亦出家。故未来诸国,欲护国者,亦应如此依法解化云。
于是波斯匿王等更白佛言,如是甚深无量般若波罗密多,又将如何觉解,为人演说耶?佛言必依止于师,当如佛而供养之。彼法师者,或僧尼或男女居士。其人从初习忍修至金刚定前,共十三观门,即至十地止,皆为法师。而位位果德不同,要皆名为伏一切烦恼者。即能教人以生灭心,得无生灭。此心即灭,即无明灭。又在金刚定前,所有知见,尚不得名为佛知见也。诸大菩萨必依此受持解脱后,方堪往十方刹土,利乐有情,通达实相,如我无异。若言越此法门而得成佛者,是魔所说云。
佛再告波斯匿王言,我灭度后,法欲灭时,一切众生,造恶业故,其诸国土,种种灾起。约有七难:一者日月失度,日色靡定,或薄蚀,或重轮多轮。二者星辰失度,彗星尽现。三者笼火鬼火,人火天火,焚烧万物。四者时节变易,寒暑失常,夏霜冬雷,大水为灾。五者暴风时兴,拔树走石。六者天地亢阳,五谷不登。七者四方来侵,兵戈竞起,国土不安,百姓丧亡,于是地震天灾,邪怪百出。其所以如此者,皆由人民作恶,戾气所感而致:第一不孝父母。第二不敬师长。第三轻慢僧尼,远离善道。第四上下不合,政治不良,不行正法,因此圣贤退隐或不生其国,所谓小人道长,而灾难竞起矣。何也,王及人民,其福已尽而恶报至也。
佛言所谓般若波罗密多法者,妙用无尽,能成佛智,能使菩萨解脱,能治理国家,能使一切人民离诸苦恼,能制伏毒龙恶神,能令降甘露雨润泽大地,智慧如日月朗照大千。故当以此经恭敬供养,宝函盛饰,所获福利,不可言喻。后世国王,如有建立正法、护持三宝者,我当令五方菩萨,往护其国:东方金刚手菩萨,即普贤大士;南方金刚宝菩萨;西方金刚利菩萨,即文殊大士;北方金刚药叉菩萨;中方金刚波罗密多菩萨。各各领其眷属,放各色光,来护其国,当立形象而供养之。
尔时金刚手菩萨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本愿,承佛神力,若十方国土,有受持此经之处,我等于一念顷,即往守护。令无灾难,及刀兵疾疫。并有陀罗尼加持拥护,以法威力,常令国界永无众难。即说陀罗尼曰(其咒甚长可持心咒如下)
阿啰乃喀啰乃阿啰那喀啰乃姆哈卜啰几尚怕啰密达司哇哈
佛最后告波斯匿等言,此经名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付诸国王守护流传,令我四部弟子,解其义理,广为众说。但当正法灭时,国王大臣,即破灭佛教,明作制法,不令善信男女,出家修道非理役使,大小僧统,与兵奴无异。复有恶比丘,自身破坏佛制,交接有势施主,贪求名利。并于国王前,自说佛门过患,作破法因缘,其王不辨,信受其语,横立制法,不依佛戒。当知尔时,不久法灭。于是人民渐恶,福寿日减,无复孝子,六亲不和,灾害竞起。国以破灭,此皆身作受报,非佛法咎也。
十六国王等,闻佛说法已,各各发心,受持佛语,不制四部出家修行,当如佛教。于是一切天众人众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仁王经》之大略也。佛说此经,在说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及大品般若诸经之后,要知般若无有定义,归于寂灭,无一经不同此性体。论其妙用,穿衣吃饭,一举一动,何一处不是般若。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何一事能离般若。般若者,见性后能起有主宰之幻心妙用也。但在未有佛出世之时,各国岂无仁王?虽未具甚深般若智,要亦有无上福慧,故能统治其众。即耶回各教中,亦自有其仁爱世智与夫正义之国主,以护其国。惟有独夫,专一己之私欲,不顾万民之疾苦,其国必亡。所谓专欲难成,众怒难犯。能悟此理,即是般若。至于此经大旨,言在王位者,宜仁慈爱民,通达般若,以护其国。在佛教四众,宜守护正法,切勿贪图名利,变更佛制。在民众方面,宜各孝敬父母,礼敬师长,尊崇佛教。如是上下一心,努力建设,以护其国,自得天龙护持。如有国难,即可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矣。故知佛力不可思议,即众生之力亦不可思议。国有仁王,其人民之福德,岂可量哉。际此国土重光,开始建设,前途远远,苦难正多,一切未可乐观。望我国人,毋骄毋怠,力图振作,上以报佛恩与仁王之恩,下以忏悔自身夙业。须知世界既已和平,虽无人祸,尚有天灾。惟此经妙用,为无尽藏耳。略说竟。
(本文载《觉有情》半月刊第147、148期合刊1945年10月)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