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毗婆舍那禅 第七章 禅修者的五个条件

发布时间:2023-08-22 10:43:21作者:大悲原文

第七章

禅修者的五个条件

禅修者为了在观智上获得进步,他必须具备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信。禅修者对佛、法、僧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尤其是对「法」的信仰,包括他对禅修方法的信心。

第二个条件是:禅修者必须身心都健康。如果他受头痛之苦,感到眩晕或有胃病,或其他疾病,并非指他不健康。他被认为健康的标准是,他能够观察任何身心生灭的现象。他所吃的食物一定要容易消化(也就是不会引起胃肠不适) ,因为如果他遭受消化不良之苦,他将无法好好禅修。

第三个条件是:禅修者必须诚实、坦率。这指他不可以对他的老师或其他的禅修者说谎。诚实才是上策。

第四个条件是精进。不是一般的精进,而是不动摇、强大和坚定的精勤(padhana)。为了能够获得解脱,禅修者必须具备这个条件,他决不会让他的精勤退失,而永远保持进步。当精进或勤行增长时,正念会变得持续、不间断;当正念持续、不间断时,定力会变得又深又强,观察力也会变得敏锐和深入,于是禅修者就能够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

\

第五个条件是般若(pabba,智慧)。虽然我们使用pabba (般若)这个字,但是它不是指世俗的智慧或知识,而是指观察名法(nama)和色法(rupa)生灭的「生灭随观智」,这是第四观智。

第一观智是名色分别智(Namarupa-pariccheda- bana);第二观智是把握因缘智(Paccayapariggaha- bana);第三观智是思惟智(Samma­sana-bana:指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三种特性,也就是无常、苦、无我的观智(故又译为三法印智)。第四观智是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bana):观察身心生灭现象的智慧。

因此佛陀说:「此处,般若指的是观智:深入观察身心生灭现象的智慧。」禅修者应该具有这种观智。开始禅修时,禅修者可能没有「生灭随观智」,因此他必须精勤的观察身心生灭的现象,以便获得第四观智「生灭随观智」。如果禅修者拥有智慧,他一定会进步,直到获得须陀洹道智。这是为什么佛陀说:禅修者必须有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智慧。以上是禅修者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

当禅修者获得开悟的第一阶段「须陀洹道智」时,他已经根除「身见」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疑惑。当禅修者已经获得「心清净」时,他的心变得非常敏锐,足以深入观察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他能够分别身心生灭的现象,也能够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特性(无常、苦、无我)。这是第一阶段的观智:名色分别智。

当禅修者能够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特性,幷且能够分别名法和色法时,他可以摧毁「身见」和「我见」。当禅修者没有这种观智时,身见和我见会再度生起,虽然幷不强烈。「身见」只有在获得第一阶段的开悟,证得「须陀洹道智」时才能根除。

婆罗门教中的「我」(Atta in Brahmanism)

我们应该从印度教的观点来了解「身见」和「我见」。根据印度教或婆罗门教,大梵天(Mahabrahma)创造了整个世界。大梵天有许多名字,例如Isvara(自在天),Paramalma(最神圣的人)和Prajapati(造物主)。Pati的意思是创造者或主人;Praja的意思是动物或生灵;他是所有生灵的主人,因为他创造万物。

Paramatma是梵语或印度教的专有名词;巴利文是Paramatta。当我们把Paramatma分成两个字时,成为Parama和atma。Parama的意思是最崇高的,最神圣的;atma的意思是灵魂或自我;因此paramatma的意思是最神圣的人;有些人把这个字译为「大我」或「大人」。这个「人」大到足以创造世界和生灵。对生灵来说,当世间的环境已经够好了,可以居住时,他创造了所有的生灵:指人类、天人(devas)、婆罗门和动物。他甚至创造老虎、狮子和毒蛇,这些动物对人类是极大的危险。

大梵天或「最神圣的人」首先创造出来的生灵看起来像尸体,无法移动,不能坐或站,大梵天想要让这些生灵苏醒过来,因此他把灵魂放在每种动物或生灵中,于是所有的动物能够起来了,会移动、站、坐等等。根据婆罗门教,所有的「灵魂」便以这种方式存在于每个生灵中,即使一只昆虫也有灵魂。这个灵魂叫做Jiva-atta,它是永恒不灭的,而且无论如何都无法破坏,即使是原子弹也无法摧毁他,因为有大梵天或造物主保护他。

当这个身体将要坏灭时,灵魂知道身体将要坏灭,因此灵魂必须准备离开那个身体,转世到另一个身体。他今生今世所造的业,决定了他转生在较低或较高的世界,如果那个人在今生做了许多有功德的行为,这些有功德的行为是善业,因此他能够投生为较高层次的生命(如生为天人)。当灵魂进入一个身体时,我们称之为转世(reincarnation);而这永恒的灵魂或自我,在下一生也不会被摧毁,因此不断的轮回。这是婆罗门教所相信的灵魂转世之说。

简而言之,根据婆罗门教,我们有一个永恒的实体,就是所谓的「自我」(self, ego)或灵魂(soul)。 这种有一个永恒的实体、灵魂、自我的观念称之为「我见」(Atta-ditthi);这种我见是因为不了解名法和色法的生灭现象的本质而产生的。

佛教中的「我」(Atta in Buddhism)

我们不是印度教徒,因为我们奉行佛陀的教法,所以我们没有灵魂的观念。理论上,我们了解没有灵魂或自我,或没有永恒的实体;然而我们相信:当一个人死的时候,神识(consciousnesss)从身体出来,停留在他的房子、他的尸体或他的棺材附近。一般人相信:如果我们不供养比丘僧,而且没有把我们有功德的行为回向给亡者,亡者的神识必定在我们周遭。

虽然我们相信佛陀的教法,但是我们仍然有「我见」,而且在「我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另一种有「人」、我、男女的概念,也就是身见(sakkaya-ditthi)。这里的sakkaya指名法和色法;ditthi指错误的观念;我们有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特性,我们认为他们是永恒的。

如果你问自己:「明天我会死吗?」你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说你明天会死,你会生气,因为你有「身心生灭的现像是永恒的」的想法;你认为你的身心生灭现像是恒常的,至少持续到明天。是的,这是永久性(常)的想法。你有这种观念,因为你不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特性;如果你了解身心现象的剎那生灭和无常,你不会相信他们是永久的。

根据佛陀的教导,理论上你知道:没有任何身心生灭过程持续一秒钟。你不相信,是因为你不了解他们无常的本质;只有当你对「法」有所体验,你才会认为它是无常的。那么你就能接受「我可能无法活到明天,这一秒钟我可能会死;因为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事实上,当我们不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特性时,我们会视他们为永久的。「人、我」的想法是基于在我们身体内有个永恒的实体。所以「我见」和「身见」是相同的。

如果我说:「现在我举起我的手。」如果你问我:「谁在举手?」我会说:「我在举手。」那个我是谁? 是一位比丘(bhikkhu)、一位男生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相信身心生灭现像是恒常的,我们不会视他们为「人」。事实上,身心生灭现象形成的「所谓的人」必定会改变,生起又灭去,只是我们不了解。我们视身心生灭的现象为「人」、狗,或一种动物;这种观念称为「身见」。除非我们能正确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否则我们无法克服或摧毁这种错误的观念(指身见和我见)。

这是为什么佛陀教我们:要如实的以正念观察任何身心的活动,或任何身心的生灭现象,以便我们能了解这些生灭现像是自然的过程。这种观智称为「自性相智」(Sabhava-lakkhana-bana):正确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特性的智慧。这种观智摧毁灵魂或自我的观念(指身见和我见),而这种身见和我见是贪、嗔、痴、骄慢等烦恼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说「身见和我见」是所有烦恼的种子。当我们已经根除烦恼的种子,烦恼不会再生起,我们就解脱了。这是佛经中所说的︰

Sakkaya-ditthi pahanaya sato bhikkhu paribbaje.

Sakkaya-ditthi pahanaya:指克服身见这种错误的观念;sato指正念;bhikkhu指比丘僧。一个以正念观察身心生灭现象的比丘,必须精进修行去克服错误的观念。当他能摧毁身见时,他一定能够使自己脱离各种痛苦;「身见」是各种烦恼的因,以及所有烦恼的种子。所以我们必须努力,透过修习念处禅,才能正确了解身心生灭的现象,才能去除身见。

希望你们精进的修习念处禅,幷止息所有的痛苦。

善哉!善哉!善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