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全文 第三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2:16:38作者:大悲咒原文网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全文  第三卷若独觉根利经一万劫便能发心。此五人发心之时。即入十信菩萨位。方名发阿耨菩提心。又有义。前五人从凡得小果入涅槃后起回心修十信行。信满心已堪入十住初发心住已来。随根利钝各经彼劫。未必一向在涅槃中经尔许劫也。如直往人既经一万劫修行满足堪能发心。彼独觉人根最利故。亦似直往人经一万劫。余四钝根。又差别故时多别也。上来明迟者。若极疾者如法华经云。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此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此上并约终教说。三或一切二乘亦回亦不回。谓决定种性者趣寂不回。不定种性者并回向大。如瑜伽声闻决择中说。此约始教引二乘说。四或非回非不回。以离相故。如文殊般若等说。此终顿教说。五或合具前四说。以是大法方便故。此约一乘摄方便说。六或俱绝前五。此有二种。一一切二乘悉无所回。以望一乘皆即空无可回也。如经中如聋如盲者是。二一切二乘等并已回竟。更不复回。如经中以普贤眼见一切众生皆已究竟者是。此并约一乘别教说。问如一乘摄方便中回心。与三乘中回心所得法门分齐云何。答若三乘中回心即入十信已去。顺行菩提心及大悲等法门。次第而去。若一乘中如下文。舍利弗及因陀罗慧比丘等六千人。于文殊师利边。回心即得十大法门及十眼十耳等境界。义当即是解行身遍于五位法也。余义如别处说。第八佛果义相者于中有二。先明常无常义。后明相好差别。前中若小乘佛果唯是无常。以不说本性功德故。如佛性论云。小乘以无性德佛性。但有修德也。若三乘始教法身是常。以自性故。亦无常。以离不离故。修生功德是无常。以从因缘生故。是有为无漏故。亦得是常。以无间断故。相续起故。庄严论云。自性无间相续三。佛俱常住等。若依终教有二义。先别明后总说。别中修生功德是无常。以修生故。亦即是常。一得已后同真如故。何以故。本从真流故。无明已尽还归真体故。梁摄论云。无不从此法身流。无不还证此法身等。宝信论起信论等盛立此义。如彼应知。又智论云。萨婆若不与三世合。何以故。过去世等是虚妄是生灭。萨婆若是实法。非生灭故。解云。萨婆若此云一切智。即知佛地圆智同真如故。非生灭也。又摄论云。犹如虚空遍满一切色际无生住灭变异等。如来智亦尔。遍一切所知无倒无变异等。是故当知。非直无间断故以为常。亦即同真如不变异常也。法身是常。以随缘时不变自性故。亦是无常。以随染缘赴机故。何以故。以诸功德既并同是真。是故起用唯是真作故。起信论中。释报化二身唯属真如用大摄。又论云。众生心净法身影现等。又云。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谓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乃至广说等。二总说者。由此法身随缘义故。是故功德差别得成。由不变义故。是故功德无不即真。如举体随缘全相不变。二义镕融无障碍故。是故佛果即常即无常。具足四句或非四句。随义应知。问若尔何故得说非一非异耶。答若始教中。以真如遍故智证真如故非异也。有为无为不同故非一也。若终教中。功德有二义。一缘起现前义。以三无数劫功德不虚故。二无自性义。以离真如无自体故。此中初义与法身随缘。后义与法身不变。是非异门。以举体全收故。又此初义与不变。后义与随缘。是非一门。以义差别故。是即不动非异。明非一也。思之可见。若依顿教。以相尽离念故。唯一实性身。平等平等不可说有功德差别。亦不可说常与无常。若寄言显者。如经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等。如是准之。若依圆教。佛果常等义有三说。一约用。佛果既通三世间等一切法。是故具有常等四句。二约德。佛果即具四义。
首页12345678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