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龟兹古国最绚丽的文化印痕

发布时间:2023-08-22 09:32:35作者:大悲原文

库车自古就是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此交汇,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存,昭怙厘大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昭怙厘大寺,库车人又称苏巴什故城,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3公里的却勒塔格山南麓,为魏晋时代的佛寺遗址。

岁月悠悠,历经了千年烽火烟云,缺少了昔日的暮鼓晨钟,当年盛极一时的古城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风韵。但作为库车地区最重要的古建筑遗址,苏巴什故城依然是当地最有影响的旅游胜地。

  东汉建寺

苏巴什故城实际叫“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和西域诸多城池在建城选址时不同的是,波涛滚滚的库车河穿城而过。据说,这条河就是《西游记》里“子母河”的下游。据史料记载,故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隋唐(公元6至8世纪)盛极一时。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库车县城北约25公里铜厂河(库车河)出雀勒塔山口两岸的洪积台地上。

苏巴什佛寺遗址被库车河水从中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故有东、西寺之称。“苏巴什”维吾尔语意为“水头”之意。“苏巴什佛寺遗址”是由遗址的地理位置而得名。苏巴什故城是龟兹古遗址中之一,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苏巴氏故城、克孜尔尕烽火台等景观并列,久负盛名。

  文明之殇

史料记载,在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西行至此,见寺庙僧侣云集,香火甚盛,便在这里滞留两月余讲经弘法。7世纪中叶,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集聚这里,暮鼓晨钟,佛事兴隆。到了9世纪,佛寺为战火所焚,因而日趋衰败。14世纪初彻底废弃。

《大唐西域记》记载:“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屈支,即龟兹古国。据有关专家考证,文中所称之“大都城”就是位于库车县出附近的龟兹都城(一称皮朗故城),汉代名延城,唐代名伊罗卢城,汉唐时期均为龟兹国都。这座古城早已废弃。如今东、南、北三面仍有残存城墙,系夯土建筑。

城内建筑遗址比比皆是。从发掘情况看,早期文化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有石器、骨器、陶片。另外,还发现少量铜器和汉五铢钱。从晚期文化层中,曾出土排列整齐的一组大陶缸,共33只。还出土了铺地用的莲纹花砖、蓝纹砖、筒砖,其纹饰、形状与唐代长安大明宫的铺地砖略同。此外,还出土有乾元通宝、开元通玉、中字钱和大历元宝等古钱币。据当地文物部门考证,苏巴什遗址中出土文物很多,其中以婆罗谜文字的经卷最为珍贵,它们大多写在桦树皮上。

20世纪初,有多支外国考察队光顾过这里。1903年,日本的大谷光瑞在这里挖掘出1只舍利盒,上面绘有乐舞图,镶有金箔装饰,十分精美。1907年,法国的伯希和又在西寺发掘了6只舍利盒。

高僧留踪

历史上苏巴什佛寺曾接待过来自中土和西域的许多高僧,这些高僧的影子至今回荡在昭怙厘大寺的殿堂中。

据有关资料记载,苏巴什佛寺遗址正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屈支》中记载的昭怙厘大寺。“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这是玄奘西去印度取经路过这里时龟兹佛教鼎盛时期的写照。从近年来在该寺出土的文物看,苏巴什佛寺始建于龟兹白氏王朝崇尚佛教的历史时期,其时代大致在东晋时期,公元13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逐渐衰败。

史料记载,古代著名的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就曾应龟兹王之邀,在苏巴什佛寺升座为西域诸国信佛之王公、众人宣讲佛法。据志书记载,龟兹王崇信佛法,其国民俱皆信佛法,国内繁极时寺刹塔庙一百多座,僧徒五千多人,学习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这一时期正是唐安西都护府统辖西域的历史时期,此时的龟兹国地域广大,“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龟兹国建都伊罗卢城,国势强盛。

  西寺佛塔

苏巴什故城位于库车东北23公里铜厂河出口处两岸。东寺和西寺隔河相望。它也叫雀梨大寺、昭怙厘寺。

苏巴什佛寺,建于库车河(铜厂河)东西两岸,依山傍水,面积约2平方公里。苏巴什东寺与西寺隔河相望,东寺建筑规模略小,现遗址上可见有佛殿,佛殿残墙上残留有佛龛,佛殿外有一座佛塔,塔基层呈方形,塔身分为三级构造,上部呈柱状圆体,佛塔现残高约8米。周围分布着僧房、禅房等佛教建筑群。

苏巴什西寺,因位于库车河西岸而得名,西寺为苏巴什佛寺的主要部分,佛教建筑较多。现在尚可见有高大的佛殿残墙,佛殿现仅残存北、西、南三墙。佛殿的周长约318米。大佛殿内尚有小佛堂,壁上见有佛龛。大殿西侧为僧房和禅房,大殿北约50米处,临河断崖丘状山体的石壁上,保存有当年开凿的十余座洞窟,从窟形来看均为寺院僧人修行坐禅用的禅窟。沿崖岸北上,现有一洞窟,洞窟为一纵券顶长廊形通道,在通道的两侧开凿有禅窟,共计17个。窟中壁画较少,且难以辨认,但在石窟壁上见有龟兹文题记,这处洞窟的形制是目前中国石窟禅窟的构建方式中仅见的一种形式。在大殿西侧约50米处,为西寺最壮观的佛塔。佛塔塔基呈方形,塔基南有斜坡通道可直达佛塔的二层平台。佛塔由四个部分构成,在佛塔二层平台上有经过修复的原建于佛塔上方的中心柱支提佛殿,现残存后甬道,宽约一米,仅容一人通过。后甬道后壁上见有残存的壁画痕迹。这种中心柱型支提佛殿形制在整个阿克苏地区石窟佛寺建筑方式上为仅存的一处,是龟兹地区佛教石窟与佛教寺院在地域化过程中的独创。佛塔现残高约13.2米,蔚为壮观,是西区寺院建筑群中目前保存最好、最壮观的一处景象。

出土精品

苏巴什佛寺东、西两寺隔河相望,佛塔、僧房、佛殿、禅房组成了庞大的佛教建筑群落。在构建中依山势走向,北高南低,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气势雄伟。从现存的佛寺群落中可以想见当年佛教昌隆时这座寺院的雄伟与繁华。

1902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到库车,在库车周围的石窟和佛寺遗址进行大肆挖掘。在苏巴什佛寺遗址中挖出了一个木质彩绘有翼童子舍利盒,盒盖上绘有裸体带翼童子4人,盒身彩绘一组由21人组成的形象十分生动的乐舞图。在这组图中有的舞者脸上戴有面具。这是古代龟兹地区非常流行的“苏幕遮”舞,戴面具是这种舞蹈的典型艺术表现形式。它是龟兹地区纪俗生活的真实反映,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20世纪70年代,库车县文物管理所曾在苏巴什西寺佛塔西北部清理了一座墓葬,发现一具彩绘棺木。棺木内有人骨、木质龙头、丝绸织品等。根据出土遗物分析,墓葬的年代为汉代。这具棺木及出土遗物现藏于库车县文物管理所。

东寺尚存的古建筑有佛殿、佛塔和众多的佛龛,龛内佛像已无一幸存,仅一座方座圆顶佛塔保存完好。西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殿和方形土塔保存较完整。西寺中部为生活区,从残墙断垣中可辨认出房舍和街道的轮廓。西寺北部有17个千佛洞,其中大部分是禅窟,造型奇特。禅窟中尚存部分壁画和古龟兹文字,西寺西侧为古墓群。东、西寺址中曾出土过龟兹小铜钱、波斯银币和塑像、陶片、陶罐、釉漆以及唐代方砖残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