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初只信仰一个佛,后来渐渐形成了无数的佛。
佛教是以佛为崇拜对象的宗教。佛是梵文音译“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即指觉悟了的人。“觉”包含三方面的意思:一是自己觉悟,二是使他人也觉悟,三是觉行圆满。佛教相信,普通人没有上述的任何一种觉,声闻和缘觉有的也只是自觉,菩萨也缺少觉行圆满的内容,只有佛才具备这三项的全部内涵。小乘一般以佛作为对释迦牟尼个人的尊称,随着佛教的开展,以后渐渐形成了三世佛、三身佛、十方佛、佛数如恒河沙、佛有无量数等观念。
在人类历史上,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佛陀,而在佛教信仰里,释迦牟尼是无边无量的佛之一。他是“过去七佛”之一,是“十方诸佛”之一,也是“三世佛、三身佛”之一。
对于接受善恶果报与轮回观念的佛教徒来说,释迦摩尼佛在今生成道之前,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是个累世修行追求成道的菩萨,在悟得生命究竟之前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次轮回,才从菩萨到达成佛的境界。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有无数的佛,同时有无数的菩萨,菩萨常住人间,变化出各种形象向人们随机说法,帮助世人解决困难。悉达多太子放下了菩萨的自负苦行,然后在菩提树下成为了觉者——佛陀。
最有名的故事是“燃灯佛预言”。传说在妙不可及的过去世中,曾经出现24尊佛,燃灯佛便是这24尊佛的首位。当燃灯佛在世时,有一名叫“善慧”的婆罗门,为了究竟生命,过着苦行的生活。有一天,他听说燃灯佛来到城里,便决定前去请教成佛之道。当善慧远远见到散发出金光庄严相的燃灯佛,顿时万分虔敬。为了使燃灯佛行走时不被泥污弄脏双脚,善慧于是趴在泥地上,将一头长发铺在泥地上,让燃灯佛踏过,善慧这时发了心愿:燃灯佛的法船可以将人们由生死苦海中渡到不生不死的安详之地,我也一定要成佛,度尽世间人。
燃灯佛了然了这一切,便在这时,指着善慧预言说:“前面这位长发苦行者,将在很久以后出世成佛,名叫悉达多,佛号释迦在世间度化众生。”从此,善慧这位未来的佛陀更努力精进,开始了他绵长的菩萨道路,修行菩萨所应具备的十种重要美德,包括牺牲、出离、精进、慈、决定、忍、戒、静、真谛、智慧。他时而转生为王,时而转生为婆罗门,甚至十龙王、夜叉、狮子等动物,历经了547世,最后才降生为悉达多而成佛。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唯一的佛,其他还有许多佛。当然,佛教初兴时,只有释迦牟尼佛这唯一的佛,但是后来发展出许多释迦牟尼以外的佛。所谓后来,是因为历史上的佛——佛陀入灭后过了一段时间大约500年,大乘佛教兴起,多佛存在的思想才特别兴盛起来。释迦牟尼佛以外还有许多佛——这种说法并不贬低释迦牟尼佛的价值,相反使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教更具普遍性。
不只佛是这样,菩萨也是如此。在大乘信仰中,无穷宇宙有无穷的世界,有无穷的佛菩萨,其中有许多佛菩萨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像是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以及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等等,他们都透过释迦牟尼而得以向娑婆世界开展,让众生能够亲近庄严的佛菩萨世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他是佛陀的异名。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景仰的佛陀有许多称呼,有时是为了表达尊敬,有时是为了表明他的身份来历。这就是如来十号。
如来:一译为多陀阿力喥”。在佛教中真实不变的永恒真理,称之为“真如”;而佛陀是体悟“真如”的圣人,犹如真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以称为“如来”后来“如来”一词又衍生为诸佛大菩萨的通称。
应供:“应供”也译为“阿罗诃”,这是指佛陀已经断除了一切的烦恼,所以可以广受人们的尊敬,也可以接受大家的供养。“阿罗诃”同时也是指僧人们修行到成佛之前的一个最高境界阿罗汉道。
正遍知:一译为“三藐三佛陀”。能够正确而且普遍的体悟世间一切道理的人,可以称为“无上正遍知”,也就是经典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明行足:“明行足”指兼备智慧与正行的人。“明”表示断除无明,拥有正确的智慧;“行”是指戒、定、慧等正确的修行方法。
善逝:根据《大智度论》中的记载“善逝”有两种意义:一是“善去”,就是佛陀善于进入到种种的禅定和智慧之中;二是“善说”,指佛陀善于解说真理和法相,让不同程度的人都能够了解。
世间解:能够理解世事的人。
无上士:世间最出类拔萃的人,无人可以比拟。
调御丈夫:善于因材施教,教化一切众生的调御师。
天人师:指佛陀是天界和人界的大导师。 佛、世尊:获得真正安乐的开悟者,世间的至尊者。“世尊”也译为“薄伽梵”、“婆家婆”等。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