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

发布时间:2023-08-04 12:09:51作者:大悲原文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

  宗舜法师

  內容提要:《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1-5册)收录了大量佛教文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得到辨认,并拟定了较为恰当的题目。但还有一些汉文佛教文献未能识别,仅标作“佛经”等。本文对其中绝大部分(个别文献残损过甚者除外)进行了辨识,拟定了题目。同时,还纠正了原书个别拟题不确的情况,为《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2的编目和撰写《叙录》,提供了参考意见。

  關鍵詞:浙藏敦煌文獻 佛教 文獻 敦煌 浙江

  --------------------------------------------------------------------------------

  黑水城文献自发现之日起,即为世人瞩目。但由於种种原因,能接触到的人很少。在研究敦煌遗书已成显学的今天,对黑水城文献的研究,就显得相当冷寂。究其原因,资料全面公布的时间较晚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古籍出版社以过人的眼光和胆识,於1996年开始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献》,使学人耳目为之一新。可是,由於专业的限制,学界一般关注的是黑水城文献中的西夏文书和汉文古籍,对占有很大篇幅的汉文佛教文献则鲜有涉及。尽管如此,《俄藏黑水城文献》的编辑者,在俄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佛教文献逐一进行了识别,拟定了恰当的题目。这种开拓性工作的价值,在於为研究者提供了启开宝藏的钥匙!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部分,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现就已出版的5册《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汉文佛教文献部分的拟题,略作考辨如下。

  第一册(1)

  俄TK17P1 佛经(2)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可辨识的文字共两行:

  (上残)最初名拘。留孙最后楼至。有此娇(后残)

  (上残)陈。迦叶大目揵连。舍利佛天。龙(3)(后残)

  从内容看,此件并不是某部佛经的完整抄本,只是抄者的“杂写”,所写内容与三十五佛有关。据刘宋/畺良耶舍译《三劫三千佛缘起》载,贤劫千佛出世,最初佛名拘留孙,最后佛名楼至: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如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初千人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其中千人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佛,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人者,日光佛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4)。

  此抄件所写内容,应该是刘宋/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的开始部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初夜分,举身放光,其光金色,绕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犹如段云,遍舍卫国,处处皆雨金色莲花。其光明中,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於此中有千菩萨,最初成佛名拘留孙,最后成佛名曰楼至。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尊者大目犍连,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千比丘尼俱。须达长者,与三千优婆塞俱。毗舍佉母,与二千优婆夷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婆罗,与其眷属十六菩萨俱。文殊师利法王子,与其眷属五百菩萨俱。天、龙、夜叉、乾闼婆等一切大众,睹佛光明,皆悉云集(5)。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杂写残片。

  第二册(6)

  一、俄TK41 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施印题记 2、偈语(7)

  今案:原件为一残页,施印题记左边有署名“李善进”抄写的四句偈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李善进

  此四句偈语是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第二”中的内容,原文作: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8)。

  故此件可拟题为:2、法华经方便品第二偈语。

  二、俄TK63B 佛经9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上下两栏,各四行,为《金刚经》刻本残片。上栏即“离相寂灭分第十四”中的内容,参见本书31页上(19-8)。下栏即“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的内容,参见本书30页下(19-7)。上栏被贴上西夏文残片,共十二字,可辨识者八字。从黑水城现存《金刚经》刻本来看,没有发现上下两栏的刻法。估计是由两张残片粘在一起,用作贴补破损的。

  此件可拟题为:金刚经残片等。

  三、俄TK79 2。龙论第一下半(10)俄TK80 2。龙论第二上半(11)

  今案:这两个原件为一残本,多达九十八页。《龙论》其实是“龙树所造论”的简称,考其中“论”部分的内容,所抄乃是题为龙树造的《释摩诃衍论》,可证。但整个抄本,内容却不单单有《释摩诃衍论》,更多的是对此论的解释。根据调查,题为《龙论》的抄本,其实是辽/法悟所著《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中的内容,见《卍续藏经》72册:

  俄TK79开始部分“论:离一切苦至总相之乐故(12)”,见865页下3行;

  俄TK79结束部分“论:此中总言至及下临故”至“此即正符开总体文(13)”,见《卍续藏经》874页下6行。

  俄TK80开始部分“论:颂曰至九论已说故(14)”,见《卍续藏经》884页上5行;

  俄TK80结束部分“论:毕竟平等至满三德耳(15)”,见《卍续藏经》893页下10行。

  辽代佛教最为盛行的学说是华严,其次是密教,再次为净土以及律学、唯识学、俱舍学等。由於受华严和密宗思想的影响,《释摩诃衍论》在辽代得到高度重视。据称,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备究於群经而尤精於此论(16)”,并命法悟等造疏作注,从而在辽代形成了《释摩诃衍论》传习的热潮:中京报恩传教寺法悟撰《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卷,《科》三卷,《大科》一卷;燕京归义寺守臻撰《通赞疏》十卷,《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佚);医巫闾山志福撰《通玄钞》四卷(17),《科》三卷,《大科》一卷。法悟和志福都是以华严宗的观点来解释《释摩诃衍论》,华严与密教二宗大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辽代治《释摩诃衍论》一大的特色(18)。这三种注疏最早见於高丽义天(19)所著《新编诸宗教藏总录(20)》卷第三“海东有本见行录下”:

  《释摩诃衍论》

  《通玄钞》四卷,《通玄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上志福述。

  《通赞疏》十卷,《通赞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上守臻述。

  《赞玄疏》五卷,《赞玄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上法悟述(21)。

  但这些注疏一直没有编入汉文大藏经,宋代以后在中国全部失传。日本长治二年(1105)志福和法悟的两种注疏传入日本(22),《卍续藏经》才能据日本所藏之本编入,而《通赞疏》今则失传。在黑水城文献没有发现之前,《卍续藏经》所收一直是孤本。这次的发现,为《赞玄疏》提供了一个更可以反应原貌的抄本。

  从比较来看,黑水城抄本和《卍续藏经》本有着明显差异,最主要表现在黑水城抄本内容更详细。现取一段,将两种《赞玄疏》对比如下。为使疏文所指更清晰,故将《释摩诃衍论》原文放在最前面:

  《释摩诃衍论》卷一原文:

  初说因缘分。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是因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三者,为令善根成就众生,於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心故。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23)。

  《卍续藏经》本《赞玄疏》卷二:

  离一切苦至总相之乐故

  释曰:三、善巧门。普缘三聚,宣说两重,欲令无量之根,永离无常之苦,获二依果,证一心源故。

  非求世间至初因缘

  释曰:四、除诤门(24)。……

  黑水城抄本《赞玄疏》:

  论:离一切苦至总相之乐故。 普缘三聚,宣说两重,欲令无量之相,永离无常之苦,获二依果,证一心源故。又,分段粗苦,变易细苦,二俱迁灭。云无常苦,即由无常众苦通□,故论云,离一切苦。总相之乐,此非□乐,谓三十二总相法中,有菩提觉法乐、涅□(25)寂静乐,得已不失,云究竟乐。菩萨大悲,□(26)彼众生离苦得乐,所以造论。

  论:非求世(27)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卍续藏经》本仅有对“离一切苦”前半的解释,缺“又”以后的部分,同时还缺少对“总相之乐”一句的解释。不仅是这一段,后面的情况也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卍续藏经》所收,乃是一个不完整的本子。是《赞玄疏》本身就存在繁、简两个版本,还是传入日本后被人作了删节,因为没有其他资料,目前还不能作确切的结论。但是从现存的《卍续藏经》本结构十分完整的情况来看,被某个人“重治”过的可能性比较大(28)。

  黑水城抄本《赞玄疏》的原题是不是《龙论》?这个问题也有讨论的必要。《俄藏黑水城文献》所拟的这个题,根据是俄TK79号之“1。习字(4-1)”页的“龙论卷第二下半”这几个字。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龙论》理解为对《释摩诃衍论》的略称,而不是指《赞玄疏》。

  俄TK79号之“1。习字(4-4)”页中有“第一下半 以解八因 至立义分尽”十三字,“八因”是指《释摩诃衍论》中对造论目的的八点说明(详见上文所引),在《释摩诃衍论》卷一之中。此卷据《大正藏》本,共有30栏(29),“八因”部分在第17栏(30),正是在《释摩诃衍论》卷一的下半部分。“立义分”结束於卷一末(31),卷二开篇即云:“已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32)。”可见,“第一下半 以解八因 至立义分尽”中的“第一下半”,应该解读为“《释摩诃衍论》卷一下半”,而不是指黑水城抄本《赞玄疏》的卷一下半。联系俄TK79号和俄TK80号均见於《卍续藏经》本卷二的事实来看,我们可以确定,“龙论卷第二下半”中的《龙论》,乃是指《释摩诃衍论》,并非黑水城抄本《赞玄疏》的原题。

  此抄本可拟题为: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二。

  第四册(33)

  一、俄TK166P 佛书残片(34)

  今案:原件为五片碎片。

  碎片一:存一行,可辨识者七字:“发起猛利爱重欢□”。

  碎片二:只有一行的三分之一,无法辨识。

  碎片三:存六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后残)

  (上残) 曼(后残)

  (上残)齐更(后残)

  (上残)初别□(后残)

  (上残)□合为(后残)

  (上残)□之曰□(后残)

  碎片四:存四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菩萨(后残)

  (上残)说於(后残)

  (上残)一善(后残)

  (上残)□闻是(后残)

  此片和碎片一可以拼合,内容是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力种姓品第八”:

  菩萨云何求闻正法?谓诸菩萨於善说法,应当安住猛利爱重求闻正法。如是略说於善说法安住猛利爱重之相:谓诸菩萨为欲听闻一善说法,假使路由猛焰炽然大热铁地,无馀方便可得闻是善说法者,即便发起猛利爱重欢喜而入,何况欲闻多善言义(35)。

  由于原件残损太甚,现将两片拼合还原,以便更清楚地说明情况(其中二残片的文字部分加下划线):

  菩萨于善说法应当安住猛利爱重求闻正法如是略

  说于善说法安住猛利爱重之相谓诸菩萨为欲听闻

  一善说法假使路由猛焰炽然大热铁地无余方便可

  得闻是善说法者即便发起猛利爱重欢喜而入何况

  欲闻多善言义又诸菩萨于自身分及于一切资身众

  碎片五:存八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明□(后残)

  (此行原空)

  (上残)疏为(后残)

  (上残)有□(后残)

  (上残)□离(后残)

  (上残)□法(后残)

  (上残)□如(后残)

  (上残)□欲(后残)

  其馀三片过于零碎,难以辨识出处。但从字迹和格式来看,同碎片一、碎片四完全相同,应该也是《瑜伽师地论》中的内容。

  故此件可拟题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初持瑜伽处力种姓品第八等碎片。

  二、俄TK178v 佛经(36)

  今案:共5页残片,贴於俄TK178《金刚经》后。

  5-1:汉文碎片二片。一片文字为“是菩者来(由右向左)”,另一片文字为“肯重未得十”,文字零碎,无法考订出自何处。

  5-2:为汉文佛经一行半,可清楚辨识的文字有六字:“妙行无。复次须。”为《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37)”中的碎片。内容参见《俄藏黑水城文献》二册28页下(19-3)。

  5-3:包括西夏文佛经三片,汉文佛经一片。其中汉文佛经共四行,可以辨识的文字有十八字:“须菩提於意云何是。尊是人不解如来。见寿者。”为《金刚经》“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38)”中的碎片。内容参见《俄藏黑水城文献》二册36页上(19-18)。

  5-4:西夏文碎片二片。

  5-5:西夏文碎片一片。

  此件可拟题为:金刚经碎片等。

  三、TK207 陀罗尼(39)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七行,内容为唐/不空译《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中的“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因咒字有许多都是电脑的字库所阙的,故不具引。参见《大正藏》第19卷930号71页中9至17行。

  故此件可拟题为: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残片。

  四、俄TK257 佛经(40)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十九行,可辨识文字如下:

  □什奉 诏译/□佛住香花园/□优婆塞优婆/□有比丘名曰难/□从佛而求延寿/□神名结黄缕/□一十岁其寿百/□二十岁快得/□□□□□□/聋者能听盲者见/皆得除灭若有/□诵十七神名常/□身行十七神王/□名曰/□ 神名毗遮诃/□ 神名波婆那/□ 神名金头陀/□ 神名摩诃波/□ □□□□陀(后残)

  这一刻本佛经残片,所刻为《佛说延寿命经》(也题为《佛说延命经》)。此经在《俄藏敦煌文献》第10册之俄Дх02824号(41)中有一抄本,此刻本残片所存内容,除个别文字差异外,绝大部分与之相同,现据原样,略抄此经开头部分如下:

  佛说延命经尔/时佛在香花园/时与比丘尼比/丘尼优婆厮□/婆夷七万二千人/俱有比丘名曰难/达寿欲终尽/从佛求延命佛/说十七神名继黄/缕栢梅积延八/十年其後□□/百岁者延命□/廿岁常得安/隐无诸恶害/病者得愈哑/者得言四百四/病应时消除佛/言诸有病者/持此十七神□/督继黄缕□/患悉除常当/(后略)

  所谓《佛说延寿命经》不见於历代《大藏经》,各种经录均无记载。俄ДX02824号仅有首尾二题,但无译者。此件首署“□什奉 诏译”,估计是指“鸠摩罗什”。但鸠摩罗什所译经中没有这一部经,而且从卷首的佛说法地点“香花园”来看,不仅鸠摩罗什没有用过这一特殊地名,历代藏经中也没有使用。此经当为后人伪造,托名鸠摩罗什。敦煌文献中另有《佛说延寿命经》(42),现存抄本很多。《大正藏》据S。2428录文,把它收入“疑似部(43)”,但内容与这两件并不相同。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说延寿命经残页。

  五、俄TK27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44)

  今案:此处拟题不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共六百卷,泛泛地说使人难明所以。这一残片共十四行:

  (上残)□识界乃(后残)

  (上残)触亦不可取(后残)

  (上残)所生诸受(后残)

  亦不可取因缘乃至增上(后残)

  诸法亦不可取无明乃至老死(后残)

  至无性自性空亦不可取真(后残)

  不可取苦集灭道圣谛亦不(后残)

  (上残)□道支亦不可取四静虑四(后残)

  (上残)取八解脱乃至十遍处(后残)

  (上残)□解脱门亦不可取净观(后残)

  (上残)取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亦(后残)

  (上残)摩地门亦不可取五(后残)

  (上残)□乃至十八佛不(后残)

  (上残)好亦不可(后残)

  考其内容,为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五“第二分无阙品第七十九之二”中的内容。原文为: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谓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识亦不可取。眼处乃至意处亦不可取。色处乃至法处亦不可取。眼界乃至意界亦不可取。色界乃至法界亦不可取。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亦不可取。眼触乃至意触亦不可取。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可取。地界乃至识界亦不可取。因缘乃至增上缘亦不可取。从缘所生诸法亦不可取。无明乃至老死亦不可取。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亦不可取。真如乃至不思议界亦不可取。苦集灭道圣谛亦不可取。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亦不可取。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可取。八解脱乃至十遍处亦不可取。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可取。净观地乃至如来地亦不可取。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亦不可取。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亦不可取。五眼、六神通亦不可取。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不可取。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亦不可取。无忘失法、恒住捨性亦不可取。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可取。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亦不可取。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亦不可取。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不可取。一切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亦不可取(45)。

  故此件可拟题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五残片。

  六、俄TK294 陀罗尼等(46)

  今案:原件为一刻本残片,存三行:

  耻二合帝四十九么柅么柅五十(后残)

  贺么柅五十一怛闼哆五十二部跢

  □□五十□□哩秫弟五十□(后不可辨认)”

  内容为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的“佛顶尊胜陀罗尼”,见《大正藏》第19卷967号350页下13至15行。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顶尊胜陀罗尼残片。

  第五册(47)

  一、俄TK303 十子歌等(48)

  今案:此件拟题不确。所谓“十子歌”仅仅是一片残片上的题字,并无内容。而此件内容除此三字外,全部为佛教文献,这一情况,从原拟题中不能得到正确的反映。

  3-1:此页共有三残片:

  残片一:“十子歌”三字。

  残片二:可辨识的文字有(原文以夹注方式抄写):

  (上残)标三类者以(49)(后残)

  (上残)持国使灾害(50)(后残)

  (上残)礼佛足(后残)

  (上残)是持经者常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的内容:

  “护国天王等 别显四王。别标三类者,以梵与释诸佛转*轮时皆为请主,护世持国,使灾害不生,故於总列之外,而更别明。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51)。”

  残片三:可辨识的文字有(原文以夹注方式抄写):

  王众(52)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后残)

  多住於林野管诸鬼众故号(53)

  为王来至道场而为上首(54)

  与十(后残)

  或居岩穴其形可畏通变极

  多不属人天住居鬼趣(55)

  即从(后残)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的内容:

  正明护持三鬼王众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 亦云鸠槃茶。食人精血,其疾如风,变化稍多。住於林野,管诸鬼众,故号为王。来至道场,而为上首。

  与十万鬼王 其数十万,一一若斯。依附深山,或居岩穴。其形可畏,通变极多。不属人天,住居鬼趣。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 无障难故不退(56)。

  3-2:此页共有二残片:

  残片一:可辨识的文字有(原文以夹注方式抄写):

  (上残)息灭(后残)

  妄存真似扬声止(57)

  □了知

  境从心现元是自心若加(58)(后残)

  量故经说非幻成幻论(59)(后残)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一的内容:

  於诸妄心亦不息灭 若求真捨妄,犹弃影劳形。若灭妄存真,似扬声止响。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境从心现,元是自心。若加了知,即迷现量。故经说非幻成幻,论云心不见心。但不生情,自然如镜照物。且心体本自知觉,何必更加了知。知上起知,名为加矣(60)。

  残片二:可辨识的文字六行,出处待考。

  3-3:此页共有三残片:

  残片一:二行,可辨识三字:“虽具。”字迹同前。

  残片二:可辨识的文字有:

  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譬(61)

  涅槃云如人觉知有贼贼(62)

  □能为二起功用(63)

  渐次增(后残)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的内容: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初则宴坐照见,后则行住皆知。知即无患。譬如妖魅所欲著人,若知其名,自然消灭。涅槃云:如人觉知是贼,贼无能为。二起功用。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净身是圆觉自体,世界本在其中。观行成就,全合灵源。如雨滴数,固宜本分。非唯雨滴,万物皆然。举一例诸,且标雨滴。凡夫之类迷此真心,随念所知,故无其用。三诫邪证(64)。

  残片三:可辨识的文字有:

\

  (上残)□界(后残)

  (上残)三种静(后残)

  (上残)观诸(后残)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的内容: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文义准前。二总结。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前问云: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已,结云:是名等也。即知前段三观诸轮虽具释相,趣入方便是此所明(65)。

  残片四:可辨识的文字有:

  净(66)

  将前四行(后残)

  门皆是诸(后残)

  四中皆无观□(后残)

  才悟一门之□(后残)

  意但贪单省(后残)

  即此四中并皆(后残)

  本空习起还(后残)

  然休时非休作(后残)

  观者名□(后残)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二中的内容: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 将前四行自验其心,随落一门则知是病,故言离者则知清净。然上四门皆是诸经观赞,况前三观具有斯文,今此以为病者,有其二意:一者,四中皆无观慧。二者,但以率心,偏住一行,不穷善友圆意,不究佛教圆文。才悟一门之义,便不能久事明师。才见一经妙文,便不能广穷圣意。但贪单省,执一为圆。是以经文总诃为病。若能四皆通达,不滞一门,即此四中,并皆入道。虽然作种种行,元来任运清闲。虽顿觉身心本空,习起还须息灭。又须常冥觉体,不得取四为心,则自然休时非休,作时非作,故《净名》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 即上所释病除法在,是正观也。虽不取四病,而慧解昭然,不得惧落四中,便不建志立节(67)。

  残片五: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即静(后残)

  (上残)问既□(后残)

  (上残)源故(后残)

  (上残)□行者忘(后残)

  (上残)融齐融(后残)

  (上残)文初□(后残)

  (上残)普贤全□(后残)

  (上残)早之解(68)(后残)

  此段文字,抄写的是唐/宗密所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下一中的内容: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此云静虑。即虑而静,故无散动,即当定义。即静而虑,故非无记,即当慧义。故四静虑,定慧平等。问:既是定慧平等,云何科云:绝待灵心?答:正由不滞此二,直造心源,故定慧等。释相文中,绝待之义甚明,固无疑矣。然释相中,指修行者妄情用心,故显。双非绝待,后但约义以结,故取双是齐融。齐融绝待,双是双非,皆是中道。故释相与结名,互显三观。文初皆标悟者,闻前经故,谓初静观,修文殊中解。次幻观,修普贤全、普眼前半之解。后灵心观修普眼后半、刚藏全章之解。对配前经,昭然可见(69)。

  故此件可拟题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残片等。

  二、俄TK304 佛经(70)

  今案:原书拟题不确。此页共五行六十五字,为刻本残页。从内容来看,应属於佛经后附的“发愿文”,故文中有“所祈愿事,随意充足”等句。

  故此件可拟题为:发愿文残页。

  三、俄TK307 佛经(71)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二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上残)花苏曼那花以供养佛随其种性得(后残)

  (上残)菩提分法无量无数菩萨摩(后残)

  此段文字,为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第七”中的内容,原文作:

  尔时一切天人大众、阿修罗等,散曼陀罗花、曼殊沙花、婆师迦花、苏曼那花,以供养佛。随其种性,得三脱门,生空、法空,菩提分法。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散拘勿头花、波头摩花而供养佛。无量三昧悉皆现前,得住顺忍、无生法忍(72)。

  故此件可拟题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奉持品第七残片。

  四、俄TK309 佛经(73)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存六行:

  彼为必度岸 如鸟破纲出 得禅自在游

  具乐常欢喜 汝魔必当知 我已相降伏

  於是魔王复作是念世尊知我善逝

  见我愁恼忧戚不能得住即於彼处

  忽没不现佛说如是弥勒阿夷哆尊

  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此段文字,为东晋/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之六六经,“王相应品说本经第二(第二小土城诵)”中的内容:

  尔时,世尊复说颂曰:

  彼为必度岸,如鸟破网出。

  得禅自在游,具乐常欢喜。

  汝魔必当知,我已相降伏。

  於是魔王复作是念:世尊知我,善逝见我。愁恼忧戚,不能得住。即於彼处,忽没不现。佛说如是,弥勒阿夷哆、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74)。

  故此件可拟题为:中阿含经王相应品说本经第二残页。

  五、俄TK310A 佛经(75)

  今案:原件为一残片,可辨者十三行半:

  □□□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倍如是

  恶贪善人则捨

  又捨恶贪言恶贪者所谓法师说法取物得

  如是物□三宝□(后残)

  或□

  非法中用□中□(后残)

  世间法智者呵毁智者捨离

  云何名为天中恶贪汝等天中如是大乐犹

  故恶贪如是现见此金银山毗琉璃山青宝

  之山大青宝山颇梨山中汝等一一游戏受

  乐於一山中既受乐已复向馀山共诸天女

  种种受乐天众围绕如是一切由贪故尔非

  馀所作汝等天众爱共贪缚堕於恶道而不

  而不生怖□□□(后残)

  此段文字,为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三“观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中的内容:

  如是恶贪,皆勿自作,莫令他作。如是恶贪,妨碍世间。集恶贪者,日日增长,如火得薪,如是如是,炽然增长。如是恶贪,得财物故,如是增长。共贪悭嫉,增长炽盛。是故诸有福德之人,应当捨离。汝等天众,当如是知。有治生人,贱买饮食,若於物等,若作斋会,布施沙门,若婆罗门,为令他知,谓是福人,真实可信。知人信已,然后自物,贵卖与他。此虽布施,非清净心。为令他信,治生求利。贱买贵卖,如是方便,以少物施,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倍,如是恶贪,善人则捨。

  又捨恶贪,言恶贪者,所谓法师,说法取物,得如是物,非三宝用。此是恶贪,则应捨离。又捨恶贪,言恶贪者,谓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像,或刺绣像,或氎等上画作佛像,或刻木像,或铜等像,卖如是像。彼是恶贪,既得物已,非法中用。人中则有如是恶贪,妨世间法、出世间法,智者呵毁,智者捨离。云何名为天中恶贪?汝等天中,如是大乐,犹故恶贪。如是现见此金银山、毗琉璃山、青宝之山、大青宝山、颇梨山中,汝等一一游戏受乐。於一山中既受乐已,复向馀山。共诸天女,种种受乐,天众围绕。如是一切,由贪故尔,非馀所作。汝等天众,爱共贪缚,堕於恶道,而不觉知。不生怖畏,不畏死苦,不畏所爱,眷属等离。不觉退时,种种衰苦。汝等天众,以贪心故,不畏不觉。汝等天众,如是贪心,无量无边。魔业贪心,不知厌足,不畏离别,不畏死苦。如是恶贪,妨世间道(76)。

  故此件可拟题为: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之二十二残页。

  六、俄TK310BV 佛经(77)

  今案:原件为一残页,存十五行:

  慢□□□□(后残)

  如是人中少(后面文字无法辨认)

  况天中此则是慢

  彼天爱声触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长傲慢傲

  慢行故命则稍减不觉命行不知命尽不知

  行尽不知善业若不善业彼一切时常恒如

  是乃至命尽慠慢不止次第乃至善爱业尽

  业尽则退临至退时尔乃觉知起如是心境

  界诳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诳身坏命终堕於

  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如是慠慢妨世间道

  又复天众以慠慢故(后面文字无法辨认)

  善业故以正法故於此天处夜摩中生以天

  慢行不知自业不近其馀少慢行者不近一

  切不慢行天不乐见佛及法众僧於正法中

  此段文字,为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三“观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中的内容:

  云何傲慢於出世间法律为妨?云何复於傲慢者中以为妨碍?谓彼人中有出家人,傲慢之行,最为鄙劣。此法毗尼,能离傲慢,一切端严。不离傲慢,则不端严。彼傲慢人,不能修禅,不知住止。常行城邑聚落等中,不行好处。不能说法调伏檀越,唯贪饮食床卧敷具,唯不善观。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於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如是之人,非世间道、出世间道二处安隐。傲慢有七:一者色慢。二者财慢。三者生慢。四者服饰庄严等慢。五者为王供养故慢。六者妇女亲近故慢。七者他妻乱心故慢。此总为慢。减句残句,或复满句,此一切法,彼慢为妨。如是人中,少有富乐,微少命行,微行慠慢,何况天中,此则是慢。

  彼天爱声触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长傲慢。傲慢行故,命则稍减。不觉命行,不知命尽,不知行尽。不知善业、若不善业。彼一切时,常恒如是。乃至命尽,慠慢不止,次第乃至善爱业尽。业尽则退,临至退时,尔乃觉知,起如是心:境界诳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诳,身坏命终,堕於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如是慠慢,妨世间道。

  又复天众,以慠慢故,妨出世道。彼一切天,爱善业故,以正法故,於此天处夜摩中生。以天慢行,不知自业,不近其馀少慢行者,不近一切不慢行天。不乐见佛,及法众僧。於正法中,不信不入。以於正法不随顺故,行於恶道。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不敬尊长,亦不亲近有智慧天。为欲所诳,贪著境界。於此天处,临欲退时,乃生悔心。是故天人,应捨放逸,应离慠慢。若不捨离,则如炽火,烧胡麻等(78)。

  故此件可拟题为: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之二十二残页。

  七、俄TK321 4。佛经(79)

  今案:原件为三片残片。

  残片一:存两行,可辨识“父而”、“□得一□”四字。

  残片二:存八行:

  施于□(后残)

  故作是语已(后残)

  岁过是已后(后残)

  菩萨作如是法(后残)

  □净明德佛国(后残)

  □然化生即为(后残)

  经行彼处 即(后残)

  行大精进 捨(后残)

  此段文字,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中的内容: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於净德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

  即时得一切?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捨所爱之身

  供养于世尊?为求无上慧(80)

  残片一残存的四字,正是此片所阙的。今拼合如下(圆括号内是根据原经所补的内容,方括号内是残片一的内容):

  “(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大王今当知 我)经行彼处 即时【得一切】 (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 捨(所爱之身 供养于世尊 为求无上慧)”

  残片三:存五行,可辨识文字有:

  (上残)复□

  (上残)中转

  (上残)众经

  (上残)中王

  (上残)天王

  这也是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中的内容,为便于了解,现将此段内容按这一刻本过去的版式还原(残片原文下加下划线,未加者乃根据原经所补内容):

  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

  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

  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诸小王中转

  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

  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

  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

  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

  这一还原,使我们了解到,原刻本每行16字,这为将下面的另一残片与残片一和残片二拼合提供了可能(详下)。

  故此件可拟题为: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残片。

  八、俄TK322 5。铁髪亥头欲护神求修序等(81)

  今案:此页共五片残片:

  1、 残片二行半,原题“铁髪亥头欲护神求修序”。

  2、残片三行半,世俗文献。从内容来看,此残片似与“俄TK314 类书(82)”有关。

  3、残片三行,可辨识文字为:

  (上残)□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后残)

  (上残)□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

  (上残)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

  此段文字,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中的内容:

  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於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83)。

  现将俄TK321号残片一、二和此残片拼合,恢复此页原刻本旧貌如下(其中三片残片文字部分加下划线,未加者乃根据原经所补内容):

  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

  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

  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

  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

  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

  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

  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

  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

  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

  偈言

  大王今当知 我经行彼处 即时得一切

  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 捨所爱之身

  供养于世尊 为求无上慧

  4、残片四行,可辨识文字为:

  (上残)为第一□经亦复如是於一切□(后残)

  (上残)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

  (上残)经中王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

  (上残)□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

  此段文字,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中的内容:

  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於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於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84)。

  此残片和俄TK321号残片三为同一部分,中阙十馀行。

  5、残片三行,背面朝上,为世俗文献。从内容来看,此残片也似与“俄TK314 类书”有关,但不解此片因何印反?

  此件可拟题为:1。铁髪亥头欲护神求修序;2。古籍残片;3。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残片;4。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残片;5。古籍残片。

  九、俄A9 2。陀罗尼(85)

  今案:原件为一刻本残片,存五行:

  (上残)□满哆(后残)□哩秫弟(后残)

  嚩怛他蘖□八十□纥哩□合(后残)

  野八十三地瑟□二合曩八十四(后残)

  地瑟耻二合哆八十五摩贺母(后残)

  嚩贺

  内容为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的“佛顶尊胜陀罗尼”,见《大正藏》第19册967号350页下25至28行。此残片与俄TK294号陀罗尼残片为同一种刻本。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顶尊胜陀罗尼残片。

  第六册(86)

  一、ИнвNO。951 A。佛经

  今案:此件为一刻本残页,存十三行,从“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始,至“经於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於十”终,为《普贤行愿品》中的内容。参见《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二册所收之“俄TK61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21-11)第16行和(21-12)第8行(87)。

  故此件可拟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残页

  二、ИнвNO。1044 禅宗文献

  今案:此件为一抄本残片,存十二行。可辨识文字如下:

  (上残)身处酌然

  (上残)处试举看

  (上残)说不着烂泥里(88)

  (上残)河南正河北在

  (上残)□相唾饶你

  (上残)还见麽 便打

  (上残)言句何故

  (上残)择有不见

  (上残)□地便道

  (上残)出语不知

  (上残)□未见本

  (上残)□单传

  此残片所抄,是宋/克勤评唱、宋/重显颂古的《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第一之第八末第九初中的内容:

  若无透关底眼转身处,到这里灼然不柰何。且道如何是透关底眼转身处?试举看。

  【九】举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河北河南,总说不着。烂泥里有刺。不在河南,正在河北?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开也。相骂饶尔接嘴,相唾饶尔泼水。见成公案,还见麽?便打。

  大凡参禅问道,明究自己,切忌拣择言句。何故?不见赵州举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不见云门道:如今禅和子,三个五个聚头口喃喃地,便道:这个是上才语句,那个是就身处打出语。不知古人方便门中,为初机后学,未明心地,未见本性,不得已而立个方便语句。如祖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里如此葛藤。须是斩断语言,格外见谛,透脱得去。可谓如龙得水,似虎靠山(89)。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一残片。

  三、ИнвNO。1366b 佛经科文

  今案:原件为佛经之科判残页,概述其主要内容如下:

  修行信心分:能治所治契当门。信心品类分剖门。

  其中,能治所治契当门分为“能治”和“所治”两种。能治是指“故说修行信心分”,所治是指“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

  其中,信心品类分剖门又分为三门,即:一、直问信心品类门;二、直问修行品类门;三者略答显示信心门。等等。

  这是为《释摩诃衍论》卷八开头部分作的科判。《释摩诃衍论》说: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

  就此分中则有七门。云何为七?一者能治所治契当门。二者信心品类分剖门。三者修行方便善巧门。四者广释魔事对治门。五者赞叹三昧功德门。六者两轮具阙益损门。七者劝劣向胜不退门。是名为七。能治所治契当门者,其相云何?

  本曰: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分。

  论曰:言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者,即是所治,所谓所化之境界故。故说修行信心分者,即是能治,所谓能化之教法故。所化境界,其量云何?谓摄二聚之众生故。云何为二?一者邪定聚,二者不定聚,是名为二。所以者何?此二众生,皆悉未入正定聚故。言契当者,其相云何?谓二众生中各契教说故。契相云何?谓欲邪定聚众生,故说信心门。欲彼不定聚众生,故说修行门。所以者何?进入次第,其法尔故。谓未信人先起信故,其已信人直修行故。复次,通利益故。

  已说能治所治契当门,次说信心品类分剖门。

  本曰:何等信心?云何修行?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论曰:就此文中则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直问信心品类门,二者直问修行品类门,三者略答显示信心门,是名为三。言直问信心品类门者,所谓总问信心量故,如本何等信心故。言直问修行品类门者,所谓总问修行量故,如本云何修行故。就第三门中即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总答门,二者总问门,三者广答门(90)。

  故此件可拟题为:释摩诃衍论卷八科文。

  四、ИнвNO。1366c 佛经论释

  今案:此件为一残片,存四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

  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

  故说自然但依众生心

  现众生心者犹如镜於镜

  这里抄写的是《释摩诃衍论》卷七开头部分的内容:

  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者。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若闻其说,无不得利。云何世间多不能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故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91)。

  故此件可拟题为:释摩诃衍论卷七残片。

  五、俄Ф335 佛经供养偈(92)

  今案:此件为一刻本残页,存下半段,共十一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合掌一心唱随喜

  ?□□□□□□□ 身心大喜皆充遍

  □□□□□□□ 为欲供养此经故

  ?□□□□□□宝 ?发愿咸为诸众生

  ?□□□□□部洲 ?普雨七宝璎珞具

  □□□□□□者 ?皆得随心受安乐

  ?□□□□□□宝 ?悉皆充足四洲中

  ?□□□□□□须?衣服饮食皆无乏

  ?□□□□□□王?见此四洲雨珍宝

  ?□□□□□□□?所有遗教苾蒭僧

  ?□□□□□□□?即我释迦牟尼是(93)

  此为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九“善生王品第二十一”中的内容:

  ?尔时宝积大法师?即升高座加趺坐

  ?念彼十方诸刹土?百千万亿大慈尊

  ?遍及一切苦众生?皆起平等慈悲念

  ?为彼请主善生故?演说微妙金光明

  ?王既得闻如是法?合掌一心唱随喜

  ?闻法希有泪交流?身心大喜皆充遍

  ?于时国主善生王?为欲供养此经故

  ?手持如意末尼宝?发愿咸为诸众生

  ?今可于斯赡部洲?普雨七宝璎珞具

  ?所有匮乏资财者?皆得随心受安乐

  ?即便遍雨于七宝?悉皆充足四洲中

  ?璎珞严身随所须?衣服饮食皆无乏

  ?尔时国主善生王?见此四洲雨珍宝

  ?咸持供养宝髻佛?所有遗教苾刍僧

  ?应知过去善生王?即我释迦牟尼是

  ?为于昔时舍大地?及诸珍宝满四洲

  ?昔时宝积大法师?为彼善生说妙法

  ?因彼开演经王故?东方现成不动佛

  ?以我曾听此经王?合掌一言称随喜

  ?及施七宝诸功德?获此最胜金刚身

  ?金光百福相庄严?所有见者皆欢喜

  ?一切有情无不爱?俱胝天众亦同然(94)

  ?

  故此件可拟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九残页。

  六、俄 Дх02823 佛教名词问答(95)

  今案:被拟题为“佛教名词问答”的部分,共存22页。但由于原件开本很小,故每页所抄之字甚少,似为方便随身携带者。由于原文不多,现按原格式录文如下:

  问三宝有/几种答有/三种二体/三宝法身/体有妙觉/名为佛宝/法身体有/妙轨名为/法宝法身/体有离违/诤名为僧/宝二别相/三宝丈六/化身以为/佛宝所说/言教以为/法宝大乘/十信已下/少乘初果/已上以为/僧宝三住/持三宝泥/龛塑像以/为佛宝纸/(后阙一页)/僧宝是名/三种三宝/又问四谛有/几种有二/一者小乘/有作四谛生/死果为苦/谛烦恼业/为集谛寂/灭为灭谛/戒定惠为/道谛甚是/戒防非止恶/名为戒甚/是定系心一/□名为定/甚是惠了/别之义名/为惠二大乘/无作四谛小/乘中不合假/释 又问众生/几物成身/答九物成身/何名九物答/四大五蕴是/名九物 问/四大有几种/答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何名外四大/答地水火风是/名外四大何名/内四大答内/有骨肉坚硬/以为地大血/髓津润以为/水大遍体/温暖以为火/大出息入息/以为风大 又问/何名空色二大(后残)

  此件所抄,是唐/李师政所撰的《法门名义集》中的内容,共有三宝、四谛和四大三项。由于《法门名义集》也仅有敦煌抄本传世(96),故二者文字略有差异: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有三种:一者一体三宝。法身体有妙觉,名为佛宝。法身体有妙轨,名为法宝。法身离违争,名为僧宝。二者别相三宝。丈六化身,以为佛宝。不说教法,以为法宝。大乘十信已上,小乘初果已上,名为僧宝。三者住持三宝。泥龛素像,以为佛宝。纸素竹帛,以为法宝。凡夫比丘,以为僧宝(97)。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为四谛。四谛有二:一者小乘有作四谛,二者大乘无作四谛。生死果为苦,烦恼为集谛,寂灭圣是名灭圣谛,以无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大乘无作四谛,观苦圣谛,知集无和合,是集圣谛。知灭无灭,是灭圣谛。以无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98)。

  四大,地水火风是也,和合成身。地者,骨肉形体也。水者,血髓润也。火者,温暖也。风者,出入气息也(99)。

  故此件可拟题为:法门名义集。

  目前没有辨识出的文献全部在第四册,共有四件:俄TK220 佛经论释(100);俄TK272 佛书残片(101);俄TK275V 佛经(102);俄TK283V 佛经等(103)。这四件有的过过於零碎,有的是藏外文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汉文佛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