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皈依
什么足真正的皈依?
大家从皈依开始,受戒、念佛、持戒等等,其实都是行的部分。无论在家的居士,还是出家的法师,如何建立一种对佛法真正的信心,在行持方面真正能够用得上功夫,并保持这种信心不退失?我们知道,整个佛教是以佛法僧三宝来体现的。所谓佛宝,是由各种各样的佛像,大的、小的、木雕的、泥塑的、铜铸的等等来体现;法宝是指经典,藏经阁上供奉的大藏经以及各种各样出版流通的经典;僧宝,是指受过比丘、比丘屁戒的出家众。
皈依三宝不仅是对居士而言,叫出家众也同样要皈依三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只有依靠三宝,在佛法的行持上才有力量的源泉。对佛宝和法宝往往没有多大的争议,对僧宝很多人在认识上就不是很明了,甚至有偏差和错误。其实皈依僧完是皈依十方法界一切凡夫僧、贤圣僧,而不仅仅是指为你举行皈依仪式的某位法师。皈依仪式是表示,某某法师代表僧团承认你是佛教徒,做一个证明而己。现在还有皈依证,其实是一种凭证,为什么要凭证?是怕皈依的人多了忘记掉,所以发一个凭证给你。这只是外在的皈依,最主要是内在的心有没有皈依,这一点很重要。拿到皈依证并不等于你皈依了,正如拿到戒牒并不等于你得到戒体了,你内心里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有证没证都是一样的。
在现实牛活当中,有不少人皈依以后,他就忘记了僧宝,忘记了僧宝就会渐渐忘记丁佛法,忘记了佛法就会忘记佛教。也就是说如果内心中没有完整的僧宝概念,就等于内心中没有完整的佛教概念。如果这样,你是不是一个佛教徒就很令人怀疑。比如说你在自已的家里,你对自己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从来不管、从来不关心,那么请问你还是不是这个家庭里的成员?佛教徒也是如此,好多人学佛时间越长,信心越退失,原因就在这里。他的内心对佛法的完整概念已经模糊,甚至丧失掉了。
如何在自已的内心培养出对住持三宝里面“僧宝”。的信心力量,这一步非常重要。用通俗的话来讲,我们应该找某一位法师认认真真、实实在布地学习佛法。你必须从这一步开始,否则的话你可能在各个地方看到很多不如意的、看不惯的现象,这佯在你内心当中三宝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破坏,你对三宝的信心就建立不起来,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三宝概念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力量源泉。
在社会上,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医生也好,各行各业想要有成就的话,郁必须要有老师做引导,更何况我们出离生死这样一件大事、更需要老帅,需要善知识,需要憎宝。世上虽然也有自学成才的,们他如果遇到问题,一样还要去请教老师,况且向学成才的人毕竞是非常少的,你看世上拿硕士、拿博士的,都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都必须经过这样的次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需要老师帮助我们,以使自已成就。我们佛教徒也是如此,需要很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用他们学佛多年的经验、方法来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学得到正信的佛法,真正地断烦恼、了生死。
既然需要苦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就要鉴别自己最需要的善知识。比方讲你比门走到一个地方迷路了,你要问路,就必须去问一个熟悉这条道路的人,走下去才不会错。问路须问明白人,我们学习佛法也如此,必须问确实明白这种道理的人,这是很重要的。
知道了善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还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你自己,第二个方面是与善知识,就是与老师的关系。
自己这方面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都知道要发心学佛,要修行,要成佛,怎么做才正确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发心。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求觉悟的心,觉悟就是智慧,一个觉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所做的事、所说的活都能够符合佛教的标准,都能为大众所接受。我们没有觉悟,说的话、做的事不但有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是错误的,这样当然不能得到别人的接受。为什么会错呢?就因为你有烦恼。
我们刚刚谈到觉悟,你会说我难道没有觉悟吗?能不能讲我没有觉悟?这是个问题。我们怎么觉呢?大部份人所有的,是知觉和感觉。知觉和感觉不一样,知觉就是我知道了某某人、某某事,然后觉得怎么样怎么样,这叫知觉;感觉是凭你感性的认识,然后你认为如何如何。我们现在仅仅停留在知觉和感觉的基础上,知觉和感觉的底线还是贪瞋痴烦恼,还是以根本无明作为底线。如果对我好的、对我有利的,就觉得这位法师不错,那你的心底还是以烦恼为根本。如果你真正觉悟,你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就会为了大家,为了维护整个佛教的利益与形象。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要能够觉察,我们发心学佛是为自己,还是为了一切众生,根本就在这里。如果是为了自己,那还是贪瞋痴;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那才是真正发心学佛。比如说有些同学喜欢打坐,他说打坐身心可以避免很多的躁动,很舒服。如果你每天对这个境界很贪恋,贪恋打坐舒服的那种感受,这依然还是一种贪心。同样,如果我们非常喜欢做一件事,一直地做,也很可能会引起贪心。比如写宇、画画、看书,甚至拜佛念佛,时间一长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以后,就会认为我每天如果没有念这么多的经,如果没有念这么多的佛,就不会成佛。
我们要断烦恼、要成佛,不在于你念多少句佛号,或念多少部经典,关键的是你用不用心。所以,不是说念得越多越好,也不能说一定要怎样才叫做 “修行”,如果没有智慧做引导,就会变成执著,修行出现偏差的大都是过于执着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如果不是用智慧做引导,那么你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贪瞋痴与无明烦恼为根本的。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去讲究,这一步能做好的话,你一天当中,行、住、坐、卧、衣、食、住、行才能保持正念分明,能够保证用不断的佛号声降伏我们内心深处的根本烦恼。
佛教的皈依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束缚。心向佛法意味着什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皈依和修行?希阿荣博上师就这些问题作了如下开示。
我是在一块被佛法浸润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和我一样,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对佛法都有着坚定的信仰。我们不希求今生的安逸,也不希求来世的享受。佛法没有减少我们的颠沛流离,甚至没有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有保障,因为众生平等,皆具佛性。那么佛法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使我们纵然一无所有、四处为家,内心依旧富足、安详?
佛陀关于无常和因果的开示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最贫穷的、目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无惧地接受无常。看看现代社会,人们一切的苦恼、挣扎都源自对无常的恐惧,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非常有意思,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首先他们认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像逆境,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他们很努力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希望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然后才能安心生活。可是,他们极力排斥的恰是生活本身,除了变化,生活中还有什么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谢。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无一不在变化之中。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它终生相处。其次,人们认为变化会带来痛苦,如果一切都恒常不变就不会有痛苦。其实无常不好也不坏,它既意味着有得就有失,有盈就有缺,有聚就有散,也意味着有失就有得,有缺就有盈,有散就有聚。开心还是伤心,全看你的立场和态度,与无常并没有必然关系。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全感、确定性的幻想,本以为牢不可破的观念、思想会改变,本以为相伴终身的人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健康的身体会突然被疾病打垮,一帆风顺的事业会转眼间破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脚下随时可能踩空时,便本能地想抓住什么。这就是执著的由来。由于我们想抓住、想依靠的东西本质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才会痛苦。造成痛苦的并非无常,而是执著。逃避无常不仅是徒劳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为何要皈依?
首先我们要明了三皈的真实意义。学佛,我们对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或者说是发愿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释迦牟尼佛收我做学生,从今之后,我们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纠正我们在生活当中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这是皈依的正确动机,或者是说皈依正确的发心。如果我们对於佛教是什么没搞清楚、没有很明白,看到别人皈依,我们也跟著去皈依,这是错误的,这叫盲从,这是迷信,决定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功德利益。
二、皈依重实质,不重形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学生传授三皈五戒,没有听说发皈依证的、发五戒证书的,没有。为什么呢?这是仪式,佛家讲重实质,你有没有真心皈依?
现在「皈依」叫方便皈依,形式给你做了,实际上有没有真的皈依?没有,你也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是在佛面前磕个头,法师发一个皈依证书;那个皈依证书也没用的,也不作效的,不生效的,诸佛、菩萨,也不承认的。不但你这个皈依证没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没效。佛、菩萨都不承认的,我们自己在这里办儿戏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们怎么能成就!那么这个皈依受戒,怎样才能让佛菩萨点头?让佛菩萨承认?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没有关系。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没有受这个形式,佛菩萨也承认。
三、错误的皈依观念
[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回头,依什么呢?依靠老师真实的教诲。所以皈依,诸位要记住,不是皈依一个法师,如果你们大家今天到此地来,“我皈依净空法师了”,错了,只有这一个错误、这一个罪名就要堕落地狱。你要不来受皈依,你不会造这个罪业,因为你来受皈依,你造的这个罪业将来要堕恶道。那么我们皈依谁呢?我们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仅仅受这个仪式,这是不切实际的。
四、如何做到真正皈依?
真正皈依的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样子。因此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想想我可不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不是好样子不但不能学、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做所有家庭的好榜样,做全世界我这个行业里面的好榜样。
如果样样都能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你就真正皈依三宝。如果不是好样子,你没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说得不好听,冒充佛弟子,你不是真正佛弟子。经典上常讲的“无上菩提心”,必需落实在生活。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真是不假,诚是不虚。虚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错了。佛菩萨用真诚心,决定不欺诳众生。佛菩萨用清净心,决定没有丝毫污染,污染的根是自私自利,我们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个念头是罪,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污染。真心平等,决定没有高下,如果觉得我高,他不如我,我们就错了,我们没有回头,我们没有皈依,所以皈依之后要用清净心,要用平等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用觉悟心,觉就不迷。要用慈悲心,慈是爱心,这个慈悲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个爱是大爱、真爱。佛家怕众生误会,所以用“慈悲”,不讲“爱”,慈悲代表有感情,所以爱心里面具足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个爱心就叫做“大慈大悲”。我们要学佛存心,学佛用心,那你就是真的回头了,真的皈依了,诸佛如来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佛的好学生。务必要诸佛菩萨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龙天护法才会拥护你,也常常帮助你照顾你。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是三宝弟子,世尊是这样传授下来的,我们应当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五、我们皈依谁?
我们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也不是皈依某一个寺院。
我们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们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这是我们修学的依靠;
我们皈依[僧],是皈依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僧团,你这就真的皈依了。这样发心皈依,世尊告诉我们,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佛在经上讲,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 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
皈依佛
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教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
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 都是「迷而不觉」。从迷回过头来,要觉悟。
佛弟子,从今天受了「三皈」之后,你就要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们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满,乃至於家庭事业,样样顺利,你就照佛这个话去做。从迷回过头来,依觉,这个叫「皈依佛」。
皈依法
法是「正知正见」。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无量的苦恼,苦恼从什麼地方来?对於自己、对於自己生活环境,不能够明了,於是产生了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样才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彻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们的思想、见解就正确,这样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乐,佛法教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实在在可带给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僧
僧是「清净、一尘不染、和合」的意思。
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自性净。其实学了佛,我们也没有真的回头!为什麼这麼说法?因为我们心还是被污染,妄想是污染、分别是污染、执著是污染,贪瞋痴是最严重的污染,叫三毒!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了,你就会统统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复到身心清净,所以,你才晓得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
六、从那里「皈」?怎麼个「依」?
皈是回头;从妄想、分别、起心、动念、执著里回头。
依是依靠;依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这个三宝,佛教给我们这个修行三大纲领、三大原则,一切诸佛如来所依的,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对他;他里面,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要记住:
「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
「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
「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
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的人,从今往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标准、不离开这个原则,那你就是佛的学生,佛就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传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绝对不在那个皈依证,那一张纸上,纸没用处的!纸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这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这真正皈依处。
版权所有:大悲咒原文网